俄罗斯外交部宣布!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记者会上说,他们不催美国快点谈,但请华盛顿把跟乌克兰欧洲关起门来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们,别让我们猜。 这番看似从容的表态,是否暗示着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已悄然易手? 11月24日,乌克兰能源部的紧急通报揭开了前线之外的民生困境:境内10万用户因能源设施遭打击断电,寒冬腊月里,供暖、供水相继告急,普通民众在低温中艰难度日。 民生的窘迫直接传导至前线士气。乌克兰民族团结部长近期紧急呼吁海外2000-2500万侨民“自愿回国”,试图缓解兵源危机,可机场入境大厅的冷清回应,暴露了这一计划的苍白——此前11月初曝光的155旅士兵大规模逃亡丑闻,早已让乌军兵源问题浮出水面。 美国曾抛出的28点和平计划,此刻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乌克兰的被动:要求乌军裁撤重型装备、放弃顿巴斯控制权、承诺永不加入北约,泽连斯基当初怒斥这是“卖国条款”,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美援断供后炮弹告罄的现实。 战场的天平究竟如何倾斜?2025年11月下旬俄罗斯国防部公开的战报给出了答案:库皮扬斯克已被俄军完全控制,哈尔科夫东部防线全面崩溃,顿涅茨克70%的区域插上俄联邦旗帜,乌军第14机械化旅、第30机步旅等主力部队陷入合围。 与乌克兰的捉襟见肘形成对比,俄罗斯国防工业体系正全速运转。承担40%国防订单的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全员加班,四季度Kh-101巡航导弹产量同比大幅增长,滑翔制导炸弹年产目标锁定12万枚(含500枚远程精准型号),无人机年产量达7万架。 这些装备在前线正发挥关键作用:射程18公里的TOS-3龙式火炮覆盖乌军阵地,反无人机霰弹枪构筑低空防御网,让乌军小型无人机难以渗透——战场主动权已实质性转移。 西方阵营的“团结”更似松散联盟。欧盟11月4日通过的18亿欧元对乌援助,对比500亿欧元稳定资金承诺仅是杯水车薪,首批重建贷款到位率仅30%。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反制决议——“西方动用3000亿冻结资产即对等反制”,让在俄拥有巨额产业投资的德法企业顾虑重重。 美国内部分歧则公开化:特朗普阵营主张“乌军难胜”并力推和谈,建制派坚持续援,政策摇摆让基辅只能焦虑等待。 冲突的核心,终究是大国博弈下的秩序重塑,而代价却由乌克兰民众承担——断水断电的家庭、浴血的士兵、流亡的侨民,他们的命运被裹挟进地缘漩涡。 拉夫罗夫的表态,实则是实力格局的直白宣告:当战场胜负渐显,任何私下商议都绕不开实力划定的底线。 和平从非空谈得来,而是实力争取的结果。俄方手握主动权的当下,西方想以模糊表态拖延时间,恐怕已难奏效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11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记者会上说,他们不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8 02:19: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