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徐向前骑马路过死人堆时,发现其中一具尸体是自己手下的一名连长,并且还

小史论过去 2025-11-21 12:09:55

1932年,徐向前骑马路过死人堆时,发现其中一具尸体是自己手下的一名连长,并且还身体还有轻微的颤动,这让他赶忙下马检查情况。殊不知他的这一举动拯救了新中国的一名上将。 徐向前1901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个有点家底的家庭,父亲是清朝秀才,让他从小接触书本。10岁起在私塾念书,1911年后地方乱,他看到乡亲们日子苦,慢慢有了改变的想法。1919年进太原师范学校,接触进步书报,还参加学生活动。1921年毕业后在本地小学教书,课上讲历史,引导小孩关心国家大事。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军事,早起练枪,下午钻研战术。毕业留校当排长,管新兵训练。1925年参加东征,打陈炯明,在潮汕推进。1926年北伐,任军官,从广州出发,攻武昌。1927年春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军事学校当队长,组织学员抵抗叛军。后来转地下,参加广州起义,指挥工人突围。1929年去鄂东北,任红军31师副师长,指挥山地伏击,打退国民党军。1930年升红一军副军长兼一师师长,开辟根据地,队伍从几百人扩到几千。1931年指挥反围剿,黄安战役夜袭敌营。到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指挥主力转移。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穷苦农家,父母早亡,他在街头讨饭过日子。1926年加入村自卫队,学用红缨枪和土铳,站岗放哨。1927年秋参加黄麻起义,投农民武装,在前线扛枪打地主武装。1929年正式入红军,到机枪连当战士,操作机枪压敌火力。1931年底升红四方面军手枪营二连连长,带兵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挖战壕阻敌。1932年在陡坡山战斗受伤,坚持带队撤。 1932年10月,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被迫撤出,向西转移到川陕边界。部队粮食少,药品缺,伤员多。秦基伟在麻城战斗右臂中手榴弹伤,感染高烧,神志不清,呼吸弱。卫生员检查后认为没救,把他放路边尸体旁。徐向前带队路过,注意到这具尸体颤动,下马查看,认出是秦基伟,早前黄安战役见过他表现好。探鼻息还有气,喊警卫员抬上自己的马,送伤兵队。又找中医用草药治,保住胳膊。秦基伟就这样活下来。在部队转移资源紧的情况下,留意伤员动静并救人,显示对部下在意。这事成了两人革命路上的节点。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后,跳出包围,进入陕南山区。1932年冬天,在汉中城固小河口、西乡等地活动,开辟川陕苏区。徐向前指挥部队历经艰辛,反三路围攻,力量发展。秦基伟伤好后继续打仗,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行军数千里。1936年西渡黄河,指挥突围敌包围。1937年抗日战争起,率部开根据地,在正太铁路南设伏,袭日军补给,配合主力破围攻。1940年百团大战,指挥炸铁路桥,毁敌交通。 战后秦基伟任太行军区分区司令员,组织游击队打击日伪军。1947年部队编第九纵队,他指挥中原推进,攻多个城镇。1949年任十五军军长,参加渡江战役,指挥强渡长江,破国民党线。1951年入朝,指挥挖壕沟建阵地。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指挥十五军守43天,轮换击退敌进攻,阵地稳。美军投190多万炮弹,志愿军代价大,但显示坚韧。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十五军接防铁三角地区,面对联合国军金化攻势。秦基伟指挥部队依托战术,坑道作战,坚守山头被削低2米,岩石成粉末。表面阵地失守,仍扎根阵地,创坑道战术。战役粉碎敌攻势,稳定战线。秦基伟报告中提到女战士王清珍事迹,她在坑道帮重伤员排尿。战役初,志愿军以为敌佯攻,实际是主攻,但及时调整。1953年6月回国,毛泽东赞奇迹。 战后秦基伟任云南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副司令。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毕业,任昆明军区司令。继续军中任职,1955年授中将。1988年升上将。1997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徐向前继续领军,1990年9月逝世。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