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凭一己之力把果农干翻!云南,男子收购冰糖橙,和女子说好要全黄的,可第二天到果

昌茂病号显眼包 2025-11-20 20:41:04

女子凭一己之力把果农干翻!云南,男子收购冰糖橙,和女子说好要全黄的,可第二天到果园发现大半都是绿的,男子避免果农损失,称会收走摘下来的,其他不要了,但要女子把多余的空箱钱退了,女子不愿意,说他们那里果有点黄就是熟的了,男子来到他们地方就要按照他们的规矩来,要求男子懂得入乡随俗。 小李是做水果收购生意的,早就听说云南褚橙名气大,口感甜,这次特意跨省赶了几百公里路,想收一批优质冰糖橙回去。 出发前,他和当地的王大姐谈得明明白白,双方约定好,只收全黄的熟果,糖度得达到12到13个单位,还特意强调了“摘黄留绿”,不能把没熟的果子混进来。为了表诚意,小李当场付了五千元定金,还提前准备好了装果子的空箱子,满心期待能拉一批好货回去。 可等小李连夜赶路,第二天一早赶到果园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凉了半截。满地的筐子里,装着的果子大半都是青绿色的,只有顶端带着一点点黄,跟当初约定的“全黄熟果”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拿出糖度仪一测,数值直接掉到了11左右,甜度根本不达标。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抬头往果树上一看,树枝光秃秃的,不管是熟透的、刚好的,还是完全没熟的青果,王大姐竟然来了个“一锅端”,把果子全摘了下来,完全没把当初“摘黄留绿”的约定放在心上。 小李心里又气又急,但他也知道果农种果子不容易,不想让王大姐白忙活一场。他压下火气,主动提出愿意把已经摘下来的果子都收了,就算是青果多,也不想让对方损失太大,只是剩下没用到的空箱子,希望王大姐能把对应的空箱钱退给他。 在小李看来,自己已经够厚道了,没追究对方违约的责任,只是想要回多余的空箱钱,合情合理。 可让小李没料到的是,王大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不仅不肯退空箱钱,还理直气壮地说,在他们当地,果子只要有点黄就算是熟了,不存在没熟的说法。她还强调,小李既然来到了他们的地界收果子,就得按照他们的“当地规矩”来,要懂得“入乡随俗”,不能拿外面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这话让小李既无奈又气愤,当初明明说得清清楚楚的约定,怎么到了这里就不算数了,反而要按所谓的“当地规矩”来?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小李觉得王大姐违约在先,退空箱钱是应该的;王大姐却坚持自己没做错,还觉得小李是在找茬。 事情越闹越大,周围的村民也围了过来,有人帮着王大姐说话,说当地确实是这么判断果子熟没熟的,也有人觉得王大姐不该这么不讲信用。眼看着没办法协商,小李只能求助当地政府。 水塘镇政府接到反映后,很快就介入了,在11月17日和18日连续两天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可调解过程并不顺利,核心问题还是出在定金退还和空箱钱的数额上,双方各执一词,分歧太大,始终没能谈拢。直到19号,当地官方发布了通报,明确指出王大姐所说的“地域规矩”属于不当言论,这才算是把她用来辩解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其实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货真价实、信守承诺。褚橙能有这么大的名气,靠的不是什么“当地规矩”,而是一代代果农实打实种出来的品质,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不管是哪里的生意,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通用的规矩只有一个,那就是契约精神。 当初约定好的全黄熟果,就该按约定来,不能因为是本地就随意改变标准,更不能拿“入乡随俗”当违约的借口。 小李的厚道没能换来应有的理解,反而被要求接受不符合约定的果子,换谁都会觉得委屈。而王大姐的做法,不仅让自己丢了信誉,还可能影响到整个产地的名声。 那些没熟的青果,不仅甜度过关不了,更讽刺了那些想靠着“霸王条款”透支产地信誉的人。做生意讲究的是长远,一次不讲信用的交易,可能会让很多收购商望而却步,最终损失的还是当地果农的利益。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少发生一些,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都能守好诚信的底线,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0 阅读:52
昌茂病号显眼包

昌茂病号显眼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