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宣布 2025年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将继续深化在能源、金融、军事技术和物流等关键领域的经贸合作,并承诺在构建多极化国际秩序和确保全球安全方面加强协调。 这场会谈根本不是空喊口号,能源领域早有实打实的绑定。俄油占印度进口总量35%-44%,2025年1-9月进口6906万吨,10年长期供应协议刚落地,每年能帮印度省百亿美元。 人民币成了双方贸易的硬通货,俄罗斯拒收流通性差的卢比,要求石油交易全用人民币,目前结算占比已飙至35%,CIPS系统成了绕开SWIFT的关键通道。 军事合作更是步步升级,11亿美元S-400导弹弹药订单敲定,30架苏-57隐形战机还附带核心技术转让,印度直接获得跨代战斗力,俄制装备仍占其国防进口60%以上。 物流合作瞄准了北极北方航道,红海危机让传统航线风险飙升,俄印计划联手开发这条省时间的安全通道,印度还想参与北极油气和稀土资源开采。 这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算计,俄罗斯靠印度突破西方制裁,印度则借俄油、俄制武器平衡大国关系,所谓多极化不过是互相借力的幌子。 但印度的处境透着尴尬,一边要扛美国50%关税压力,一边得接受人民币结算,卢比国际化梦想被现实戳破,这种左右逢源能不能长久很难说。 俄印合作确实戳破了单极霸权的泡沫,却也带着地缘博弈的算计。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两国关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地缘政治的大棋盘来看,俄印合作这步棋后续还会引发诸多连锁反应。美国必然不会坐视俄印关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在印度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以及深入参与北极资源开发之后。美国可能会加大对印度的经济和政治施压,一方面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另一方面在国际事务中对印度的某些决策设置障碍,妄图拆散俄印这对“新搭档”。 而在俄印内部,虽然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军事技术转让上,印度能否真正吸收苏 - 57的核心技术并转化为自身的战斗力提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在转让技术时也会有所保留,毕竟核心技术是其军事优势的重要保障。 在能源合作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以及新能源的崛起,俄油对印度的吸引力是否能一直保持强劲也有待观察。如果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印度对传统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那么俄印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至于北极北方航道的开发,这是一项庞大且充满挑战的工程。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国际法律问题。俄印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和责任,避免出现分歧和矛盾,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未来,俄印关系将在各种利益的交织和外部压力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他们能否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持续保持合作,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