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纳闷,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能买外国货?其实真相是,印度早就没钱

顾议史实 2025-11-17 17:07:58

不少人纳闷,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能买外国货?其实真相是,印度早就没钱了   印度最近又下了新订单,要买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可问题是,前一笔50多亿欧元的尾款还没付清。   这就像一个人房贷还没还完,又去贷款买新车,还嚷嚷着要当富豪,你说他真有钱吗?其实真相可能正相反,印度的钱袋子,早就空得差不多了。   从外表看,印度经济一片繁荣,GDP增长动辄6%、7%,听起来比很多国家都体面。   但数字背后,是一场靠借钱撑起来的“精致幻觉”,财政赤字连年扩大,国家债务比例不止远超国际警戒线,甚至连不少发展中国家都不如。   一个国家要靠不断借钱来维持“增长”的样子,本质上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只不过,这堵墙已经快被拆没了。   更扎眼的是贸易逆差,2024年,印度的商品贸易逆差一口气冲到378亿美元的新高,创下历史记录。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印度从国外买的东西远远多过它卖出去的。买多卖少,自然就得花外汇,可问题是,印度的“钱库”也不稳了。   表面上看,印度的外汇储备在2025年还能撑到7000亿美元,看着不低,但这钱是“纸老虎”。   更糟的是,印度的外债还在往上冲,国家净储蓄反而越来越少,整个金融系统就像踩在一张薄冰上,不知道哪天就塌了。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印度成了“赊账大户”,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一波三折,拖欠尾款,最后逼得俄罗斯打折出售。   这种“首付当全款”的采购方式,说白了就是“我没钱,但我想买,先给我发货,钱以后再说”。   短时间看,这种做法或许是缓了军备的“燃眉之急”,但后果很明显:国际军火商对印度越来越没信心。   法国、俄罗斯都提高了预付款要求,开始加入更多防范性条款。这样下去,印度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卡额度”也会越来越小。   可印度的财政缺口,不止军购一个窟窿,202526财年,印度政府的总支出预计达到50.65万亿卢比,而不含借款的收入只有34.96万亿,差了整整16万亿。   这不是小窟窿,这是个看不到底的大坑,为了填坑,印度只能继续发债、借钱,甚至还打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意,可惜,IMF的贷款哪有那么容易拿? 印度还搞了个“卢比结算”的国际贸易计划,试图绕开美元体系,减轻外汇压力,但说实话,愿意陪印度“玩”的国家并不多。   连一贯关系不错的俄罗斯,也没多少热情,毕竟在国际贸易里,一种货币是否被接受,看的不是感情,而是信用,印度的信用,正好在打折。 更麻烦的是,美国这个“最大买家”也不再给印度好脸色,特朗普政府回锅之后,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关税,直接砍掉了印度对美出口的一大块蛋糕。   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外汇紧张、债务高涨,这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困局,印度现在的日子,就像是拿着信用卡的月光族,每个月靠借钱过日子,账单却越堆越高。   归根到底,印度经济的问题,不是GDP增速不够快,而是“钱包配不上野心”,它一方面想当“世界五强”,军备要跟上、影响力要扩大;一方面又要维持高福利,争取民意选票;   可制造业没起来,出口竞争力不够,税基又窄,财政收入根本跟不上支出速度,嘴上喊着“印度制造”,现实却是“进口依赖”。   这种靠借钱撑起来的繁荣,终究是“虚胖”,从国际信用到财政支出,从外汇储备到军购模式,每一块都在透支未来。   就连穆迪都发出预警: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很可能会压垮印度制造业的野心,影响其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增长。   印度这一套操作,说白了就是用未来的钱,来维持今天的面子。但市场不会永远买账,信用也不是无限透支的。   等到那天账单一起到来,不是再买不起飞机的问题,而是连加油的钱都可能凑不出。   印度的财政游戏,玩的是借钱的花样,但终究躲不过还债的现实,表面光鲜,越买越穷,越欠越乱,最终只能自己埋单。   看似全球化赢家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在信用边缘上疯狂试探的身影。

0 阅读:72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