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将面临全方位的围攻,但对中国来说,最危险的并不仅仅是战争。 俄乌冲突里那3000亿欧元的冻结操作,算是给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原来所谓的海外资产安全在规则制定者面前这么脆弱。俄罗斯央行近一半外汇储备被美西方联手冻结,其中2000亿欧元直接卡在欧盟的清算系统里,卢布汇率应声暴跌,经济瞬间被扼住了喉咙。 这事儿往中国身上一映照,就不得不让人捏把汗。咱们手里握着海量美元资产和黄金储备,可真到撕破脸的时候,这些放在别人口袋里的钱,能不能拿回来还真得打个问号。毕竟在美元霸权的游戏里,规则都是人家定的,今天能冻俄罗斯的,明天未必不会动其他国家的心思。 比资产冻结更让人头疼的是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华为的遭遇就是最鲜活的例子,2019年美国一纸禁令下来,台积电不能再代工麒麟芯片,曾经一年卖2亿多台手机的巨头,2021年出货量直接跌到3000多万台,市场份额在中国掉到个位数。 海思团队就算设计出再好的芯片,没有先进制程代工也是白搭,只能拿着高通的4G芯片凑数。直到2023年Mate60系列带着中芯国际14nm工艺的麒麟9000S突然亮相,才算勉强喘了口气,可这背后是多少研发投入和产业链调整的阵痛。 中国每年芯片进口额都得几千亿美元,自主化率低的短板,在冲突爆发时很可能变成别人拿捏我们的利器,中芯国际14nm工艺量产虽然是个突破,但和顶尖的7nm、5nm工艺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科技突围这条路还得慢慢熬。 贸易制裁的威力也不容小觑,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打,美国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仅仅一个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就下降了13.9%,那些被加税的商品出口更是暴跌24.2%。 虽然当时咱们通过转向其他市场把整体影响控制住了,但也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现在要是真爆发冲突,美西方联手搞封锁,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外贸这条腿肯定会被狠狠绊一下。 好在这些年咱们也没闲着,搞RCEP、推进一带一路,就是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短时间内想完全摆脱对美西方市场的依赖,难度还是不小。 能源安全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得靠进口,大部分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生命线。一旦冲突爆发,这条航道被掐断,国内的能源供应就得亮红灯。 虽然这些年和俄罗斯搞了能源管道,从中亚也引进了不少天然气,但短期内想完全替代海上运输线还不现实。俄乌冲突里欧洲因为能源依赖俄罗斯被搞得焦头烂额,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毕竟能源是工业的血液,没了稳定的能源供应,整个经济运行都得打折扣。 所以说,真要是爆发冲突,炮火连天反而不是最可怕的,这些渗透在经济、科技、贸易各个角落的连锁危机,才是真正考验中国的地方。 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儿,资产被冻、货币贬值、科技受限,每一项都能让一个国家疼上加疼。咱们现在搞黄金储备运回国内、推进人民币结算、砸钱搞芯片自主,其实都是在为可能到来的风险未雨绸缪。 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只有把这些关键领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真遇到事儿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