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外交部突然发布了最新赴日风险提醒,建议近期非必要不出行。

淡定的枫叶 2025-11-18 14:35:38

快讯!快讯! 中国外交部突然发布了最新赴日风险提醒,建议近期非必要不出行。 这不是一句客套话。东海周边的海空活动密度正在上去,普通人的旅行和通勤,会被卷进突发管制和临时调整的概率在变大。 先看我们这边的节奏。2024年福建舰已经开展海试,055大型驱逐舰和052D在东海常态化拉动,东部战区频繁组织海空联合巡训。对应过去两年的公开动态,日方和美方在西南海域演训也很密集,海空管制区时不时升级。离这些热闹远一点,是对自己负责。 细一点看装备数量。日本规划引进的F-35达到147架,摩耶级宙斯盾驱逐舰两艘已入列,最上级护卫舰批量建造推进。我们这边歼-20更多旅级单位形成常态值班,空警-500在沿海方向高频现身。装备越多,训练越密,临时空域海域限制越多,游客行程受影响的概率就越高。 还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扩张。日本已确定从美国采购战斧巡航导弹,相关部署窗口集中在这几年。我们岸海防力量的覆盖范围也在持续拉长。双方对同一片海空域的关注点叠加,非专业人员误闯封控区,就会面临执法问询或延误。 时间节点也得盘一盘。夏秋交替是台风多发期,东海渔汛叠加海况不稳,日本海上保安厅对部分海域会发布临时限制。航班、航线以及渡轮的调整通知更频繁,行程容错空间被压缩。 再看法律环境。日本“特定秘密保护法”自2014年起实施,对涉密信息有严格界定;“重要土地等调查规制法”加强了对基地周边的管理。在基地、雷达站、港口等敏感区域附近拍照取景,受到盘问并不意外。遵守当地规定,是最基本的避险举措。 舆论层面的风险也在上行。个别涉外纠纷被社交平台放大,信息扩散快、成本高。境外处理纠纷只能按当地法律流程走,人手、语言、时差都会把成本继续抬高。 落回到单位管理。很多企业本来就设有目的地风险分级、报备审批、保险和应急联系人机制,国际公司同样执行这套流程。按制度走,不是给人添堵,是把风险点前移。 提醒的边界也需要说清。它不是一刀切的封禁,是把可识别的风险列出来。确有刚需的商务、公务人员,可以在完善评估和预案后再出行;纯旅游类行程,延后是更稳的选项。 个人选择也有操作清单。坚持前往的,至少要完成报备、买好合适保险、更新应急联系人、关注使领馆渠道的最新提示,并随时根据航司和当地通告动态调整路线。 顺着这条线往下看,中日之间近期掰手腕密集,海空强度不会立刻降下来。对普通人而言,安全和确定性是第一位的。 把风险当风险,把流程当流程。听得进这条提醒,行程更稳,家人更安心。这里的分寸拿对了,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淡定的枫叶

淡定的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