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我们不接收难民,他是怎么么跑来的? 卡佳(化名)的家乡在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罗,2022年战火蔓延到家乡时,她跟着难民潮逃离了祖国,一路辗转波兰、捷克,最后听说德国的难民福利最好,便费尽周折抵达了柏林。 刚到德国时,卡佳的生活堪称“躺赢”——政府给她安排了免费的过渡性收容所,单人房间虽然不大,但水电暖气齐全,还配备了基本家具,作为乌克兰难民,她无需申请庇护就能享受福利,每月能领到441欧元的补助,其中196欧元是零用钱,245欧元专门用于食物等基本开销。 那段日子,卡佳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和其他难民一起在收容所的活动室聊天,晚上偶尔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她尝试过找工作,但自己只有乌克兰的文员学历,德国的学历认证程序繁琐得让人望而却步,加上语言不通,几次面试都不了了之。 后来她发现,身边很多乌克兰难民都和她一样,靠着政府补助过日子,大家都觉得这样的生活理所当然,卡佳渐渐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心安理得地过起了“不劳而获”的日子,每月的补助足够她支付日常开销,偶尔还能买件新衣服。 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2024年下半年,德国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花在乌克兰难民身上的开支已高达63亿欧元,政府开始收紧福利政策,卡佳发现,每月的补助悄悄减少了,收容所的伙食质量也大不如前,原本免费提供的日用品现在需要自己花钱购买。 到了2025年,默茨政府推出“遣返攻势”,明确表示叙利亚内战已经结束,将大规模遣返难民,虽然乌克兰难民暂时不在重点遣返名单里,但福利削减的力度越来越大,单人每月的公民补助金从563欧元降到了450欧元,住房补贴也需要提供更多证明材料才能领取。 更让卡佳恐慌的是,收容所里开始流传消息,说政府正在审核所有难民的居留资格,那些长期不工作、仅靠福利生活的人可能会被取消居留权,她看到身边有几个难民因为补助不够用,开始四处打零工,可自己既没技能又没语言基础,根本找不到活干。 这时,她在难民群里看到有人说中国经济发达,对外国人友好,或许能找到出路,抱着侥幸心理,卡佳决定离开德国,前往中国碰碰运气。 她花光了身上仅剩的积蓄,通过一家中介办理了中国的旅游签证——中介告诉她,只要拿着旅游签入境,之后可以想办法续签,2025年9月,卡佳抵达上海,刚下飞机她就被这座繁华的城市吸引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头车水马龙,比柏林还要热闹,她在网上找了一家便宜的酒店住下,满心期待着能像在德国一样,不用工作就能领到福利。 可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耳光,卡佳在网上搜索“乌克兰难民中国福利”,却发现中国根本没有针对难民的特殊补助政策,她试着联系当地的救助机构,工作人员告诉她,中国的低保政策仅针对本国困难群众,外国人除非取得长期居留资格并为社会作出实质贡献,否则无法享受任何福利补助,工作人员建议她如果想留在中国,最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找工作的过程比卡佳想象中难得多,她应聘过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可雇主都因为她语言不通、没有合法工作签证而拒绝了她,有一次,她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愿意雇佣她的小餐馆,老板说每月给她4000元人民币,包吃住,可她干了一天就受不了了——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洗碗、端盘子忙得脚不沾地,这和她在德国悠闲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别。 干了三天后,卡佳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辞职回到了酒店,看着银行卡里仅剩的2000多元人民币,想到即将到期的酒店账单,她又急又委屈,她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赚钱这么难?为什么不能像德国一样,给难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情绪激动之下,她拿起手机拍了那条吐槽视频,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 视频发布后,网友的质疑声铺天盖地,有人问:“中国不接收难民,你拿着旅游签逾期滞留,还好意思吐槽?”有人怒怼:“我们中国人都是靠双手赚钱养家,凭什么要养你这个懒虫?”还有人扒出德国现在的难民政策:“德国要是还能让你躺着拿钱,你怎么不回去?现在德国都在遣返难民了,你是走投无路才来中国的吧!” 看着这些评论,卡佳既愤怒又无助,她确实拿着旅游签入境,已经逾期滞留了一个多月,也知道自己不符合中国的难民申请条件,可她不敢回乌克兰,家乡的战火还没平息;也不想回德国,那里的福利已经大不如前,还面临遣返风险。 不过在这事情发酵了几天之后,卡佳再次回到了德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可以坐吃山空的日子。 你觉得卡佳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她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言论向中国网友道歉?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