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假盟友“原形毕露”!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中国超10000多公里铁路的基建大礼,都换不来关键时刻的一句公道话! 先看欧洲,跟中国的生意做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德国的汽车引擎、法国的航空设备、意大利的高端面料,顺着中欧班列往中国运;中国的新能源电池、5G设备、家电产品,也挤爆了欧洲的商超货架。 2025年上半年,双边经贸额突破4.3万亿,同比涨了14%,德国大众在华营收占比达42%,法国空客近三成订单来自中国,不少欧洲企业财报里,中国市场的营收贡献都撑起了半壁江山,可2025年7月,美国关税政策生效的最后期限一逼近,欧洲立马换了副嘴脸。 美国要求盟友同步对中国高端制造产品加征25%关税,还放话“不配合就是贸易敌人”,甚至暗示会暂缓对欧液化天然气供应,欧盟委员会连公开辩论都省了,私下给各成员国发通知,含糊其辞地说“需与盟友保持立场一致”。 德国车企没等欧盟正式发文,就悄悄停了对华高端电动车型的出口审批;法国空客暂缓了与中国商飞联合研发宽体客机的谈判,把资源转向美国订单;连一直喊着“对华务实”的西班牙,都默默调整了出口清单,把可能触怒美国的精密仪器撤了下来,匈牙利曾想公开反对,却被欧盟以“损害集体利益”压制,最终只能弃权。 欧洲之所以这么没骨气,根子还是在安全与能源上早就被美国掐住了命脉,冷战结束几十年,欧洲的防务开支占GDP比重大多没超过2%,德国陆军的坦克数量连北约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法国的核威慑体系还得依赖美国的卫星情报,北约的指挥权牢牢攥在美国手里,美军在东欧的军事基地离莫斯科才几百公里,只要美国在军演里摆摆样子,欧洲就得跟着吆喝。 能源上更被动,俄乌冲突后欧洲对美液化天然气依赖度从12%飙升至46%,美国一句话就能影响欧洲的冬天供暖,这种情况下,得罪美国可能丢了安全保护伞和能源供应,得罪中国顶多少赚点钱,两害相权取其轻,索性把“战略伙伴”的幌子扔到一边。 比起欧洲的明哲保身,非洲的沉默更让人寒心,中国这些年给的基建大礼可不是小数目,从坦赞铁路的钢轨到亚吉铁路的信号系统,从尼日利亚沿海铁路的桥梁到肯尼亚蒙内铁路的车站,加起来超10000公里的铁轨铺遍非洲大陆。 就像肯尼亚标轨铁路,这条中国帮建的钢铁干线已安全运营八年,累计运送货物超4000万吨,承担了蒙巴萨港30%的货物集散任务,把乌干达到港口的运输周期从21天缩至数日,对肯尼亚GDP贡献率超2%,还创造了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2800余名本土铁路人才。 中国还帮着建配套的电站、港口,尼日利亚拉各斯港经中国改造后,吞吐量翻了三倍,坦桑尼亚的光伏电站解决了两千万人的用电难题。 可2025年11月安理会表决西撒哈拉问题决议,涉及中国相关利益表述时,非洲54个国家愣是集体噤声,表决前一周,美国突然亮出杀手锏——对非洲输美商品加征15%关税,覆盖咖啡、可可、矿产等200多个品类,其中南非的铂族金属、尼日利亚的原油更是被额外加征30%。 要知道,南非铂族金属占全球产量80%,其中60%销往美国,关税一加,每年损失超20亿美元;尼日利亚每天出口美国的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18%,仅一个月就少赚3.6亿美元,这些出口可是非洲国家换外汇的命脉,关系到粮食和药品进口,关税一涨,本国农民得失业,外汇储备得见底,总统宝座都可能不稳。 其实非洲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摸准了中国讲究“不干涉内政”,就算关键时刻不表态,后续的基建合作大概率还能续上——毕竟中国帮建的铁路、电站是刚需,停了对非洲损失更大。 可得罪美国,不仅关税涨上去,连之前的粮食援助、医疗项目都可能被砍,南非总统私下跟幕僚说“先保眼前饭碗”,尼日利亚更是直接派特使去华盛顿求情,压根没提之前中国帮建的铁路有多重要,更讽刺的是,肯尼亚刚接受中国援助的冷链设备升级蒙内铁路,转头就在表决时低下了头,这种“拿了好处不办事”的做派,把“利益优先”的心思摆得明明白白。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所谓的“盟友”还会倒打一耙,欧洲媒体偷偷渲染“中国产品威胁论”,帮美国造势;非洲个别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附和美国提案,全然忘了中国医疗队还在当地抗击疟疾。 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国的市场与基建红利,一边在关键时刻站到美国阵营,把“伙伴关系”当成可以随时丢弃的筹码,贸易战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这些国家“有奶便是娘”的本质,也戳破了所谓“多边主义”的假象。 说到底,国际舞台上从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这些假盟友的翻脸速度,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欧洲忘了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非洲忘了是谁帮他们打破了“基建诅咒”,美国的施压只是催化剂,真正让他们原形毕露的,是藏在合作外衣下的自私与短视。 你说,面对这样只讲利益不讲情义的伙伴,咱们该调整合作策略吗?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