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到死都不可能想到,他在举兵反奉的第一天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他已经第一时间下令,让叛军必须抢占奉军的飞机场。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明智的军事命令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失误,他低估了自己部队的心理认同感。 那些他指挥的精锐之师,内心深处仍然认为自己是“张家军”,吃着张家的粮饷,穿着张家的军装,这种情感纽带,不是一道占领机场的命令所能切断的。 郭松龄是奉军中的杰出将领,军事才能出众,深受张学良的信任和器重,1925年11月22日,他在滦州车站宣布起兵反奉,率领七万精锐之师直指奉天。 部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占山海关、绥中、兴城和锦州,直逼奉天城下,张作霖一度惊慌失措,甚至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然而看似顺利的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郭松龄起兵时借用的是张学良的名义,声称是“少帅”要推翻其父张作霖的统治。 这种做法虽然暂时驱动了部队,却建立在谎言之上,当真正的张学良出现在巨流河东岸指挥奉军防守时,郭军官兵的斗志立刻动摇。 时值严冬,郭军士兵还穿着单衣作战,手脚冻伤者不计其数,这并非郭松龄不注重后勤,而是他的盟友李景林在冯玉祥的进攻下,扣押了郭军的越冬棉衣,切断了后勤补给。 而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的反奉同盟,从一开始就各怀心思,冯玉祥只是想利用郭松龄削弱奉系实力,趁机扩张自己的地盘。 日本关东军的干预更是改变了战局,日本方面最初采取“静观”态度,但随着郭军逼近奉天,日本军政两界干涉政策合流,加藤内阁适时出兵。 日本不仅从本土抽调四万多援军帮助张作霖守奉天,还派出飞机轰炸郭军阵地,炮兵加入奉军作战,甚至乔装成奉军直接参与战斗。 在巨流河决战中,郭松龄的参谋长邹作华暗中通奉,派人将炮弹引信抽出来,使发射到奉军阵地上的炮弹都成了哑弹。 邹作华还在新民直接与张学良通话,表示不再跟随郭松龄,最终,邹作华被奉系视为功臣,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奉军炮兵司令。 1925年12月24日,郭军全线溃败,郭松龄带着夫人韩淑秀在200多名卫队护送下出逃,第二天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夫妇就地枪决。 郭松龄早期曾参加同盟会,受过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对军阀混战的情形非常不满。 他原本希望通过影响张学良,待少帅接班后顺利完成军阀向爱国军队的转变,但他的冲动和自大打破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采取了武力兵谏,结果被张作霖和日本关东军联合绞杀。 郭松龄的失败告诉我们,军事行动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战术上的正确决策,更取决于人心向背、盟友可靠性和对外部干预的充分准备,这些因素往往比占领一个飞机场更重要,也更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