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杜月笙包场大戏院,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带着姨太太入场时,杜门子弟无人理会。在看戏时,墙顶的石灰落下,撒在宣铁吾的头上,气得宣铁吾拂袖离开。 1947年的上海,虽然抗战已经胜利,但社会并不平静,物价飞涨,人心浮动,杜月笙包下了整个戏院,请来名角唱戏,台下坐的都是他的门生故旧。 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带着姨太太进来时,竟然没人起身迎接,这让身居高位的宣铁吾面上无光,更巧的是,看戏时墙顶的石灰突然落下,正好撒在宣铁吾头上,他当即起身,拂袖而去,这件小事背后,其实藏着大时代的转折。 杜月笙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从水果行学徒做起,后来成为青帮头目,势力遍及上海各个角落。 在旧社会,他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呼风唤雨,连外国租界的巡捕房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但是1947年的中国已经不同往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重新接管上海,想要整顿社会秩序,宣铁吾被派来担任淞沪警备司令,就是要整治上海的各种势力。 这件事发生时,杜月笙已经年近花甲,身体也不如从前,他虽然还是上海闻人,但时代在变,他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幼年时就失去了双亲,从小尝尽人间冷暖,十四岁到上海谋生,最初在水果行当学徒,后来机缘巧合加入青帮。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手腕,他逐渐在上海滩站稳脚跟,1920年代,他与人合开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 不过杜月笙与一般的黑帮头目不同,他很注重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他经常参与慈善活动,捐款赈灾,办学校医院,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支持抗日活动,担任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筹集大量物资支援前线。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满以为可以重回上海,继续过往的辉煌,但现实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加强了对上海的控制,不再容忍地方势力坐大。 宣铁吾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来到上海的,他上任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行为,而这些活动很多都与杜月笙的旧部有关。 戏院事件发生后,杜月笙主动托人向宣铁吾道歉,但双方的心结已经种下,这件事也反映出,旧式的江湖义气和个人威望,正在被新的国家秩序所取代。 1949年春天,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选择了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他明白新时代已经没有他这样的旧人物的位置,在香港,他深居简出,于1951年病逝,终年63岁,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卖水果的穷小子到上海闻人,杜月笙的人生跌宕起伏,他经历过旧中国的混乱与辉煌,也见证了新秩序的来临,时代总是在前进,旧的人物和事物终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