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国民党上将卫立煌被软禁在南京,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去探望,却被门口宪兵拦住。关麟征把中将领章撕下扔在地上,骂道:“凭这个都进不去,我也不需要了。” 标题:1949年1月,国民党上将卫立煌被软禁在南京,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去探望,却被门口宪兵拦住。关麟征把中将领章撕下扔在地上,骂道:“凭这个都进不去,我也不需要了。” 一位黄埔校长为何会在战友面前撕下自己的将军领章?1949年初那个寒冷的冬日,南京发生的这一幕,不仅见证了两位将军之间深厚的袍泽情谊,更折射出国民党政权内部的信任危机和末世景象。这个看似简单的探望事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较量和人性考验。 1949年的开年并不平静。辽沈战役惨败后,蒋介石急需找个替罪羊,卫立煌这个”五虎上将”之一就成了最佳人选。11月16日,他被撤职查办,从东北剿总司令的高位跌落到阶下囚的境地。 卫立煌1897年生于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是个管田赋的小官,8岁时就去世了。全家靠大哥那点微薄收入过日子,这孩子从小就吃过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才14岁的卫立煌就跑去当兵,算是很早就投身革命了。 他这人有股韧劲,1917年被推荐到孙中山身边当警卫,后来一路从排长、连长、营长升到旅长。北伐战争时期更是立下汗马功劳,1927年龙潭战役中率部击溃孙传芳精锐,保卫了南京,这才升任第九军副军长。 关麟征比卫立煌小8岁,1905年生于陕西鄠县农家,原名志道。这人从小就有股倔强劲儿,17岁时因为家穷辍学,立志要当军官。1924年,他拿着朋友的介绍信冒名顶替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从此改名关麟征。这事听起来有点投机,但在那个乱世,想出人头地也不容易。 关麟征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表现不俗。抗战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军长,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出了名气,被称为”关铁拳”。他生性傲岸,有”陕西冷娃”之称,在国民党军中以”傲上”出名。这种性格注定他和上级会有冲突。 两人虽然出身都不算高贵,但都是能打硬仗的将军。抗战期间,卫立煌和共产党关系不错,曾私下给八路军100万发子弹、25万颗手榴弹,还有各种军用物资。1938年4月,他还专门绕道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这些举动让蒋介石很不放心。 关麟征的处境也不太好。他和陈诚不合,抗战胜利后被夺去兵权,1947年调任黄埔军校校长,1948年虽然升任陆军副总司令,但这个职务没什么实权。两人都属于被边缘化的将领。 1948年12月,卫立煌被大队宪兵和特务包围在广州爱群酒店,强行押回南京软禁。住宅外部署了至少一个排的宪兵,家中还住进了几个保密局特务,美其名曰”保护”。 就在这种情况下,关麟征来南京公干,听说老战友被软禁,决定去探望。结果到了门口,宪兵死活不让进。这位黄埔军校校长愤怒之下,当场撕下中将领章扔在地上,骂道:“凭这个都进不去,我也不需要了”。 关麟征这么生气,一方面是出于对卫立煌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他本来就对陆军副总司令这个空头职务不满意,这下连个门都进不去,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幕很快传开了,成为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的生动写照。连黄埔军校校长都被宪兵拦在门外,可见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多紧张。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43名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列其中。奇怪的是,他听到消息后反而很高兴,说”共产党没有忘了我”。这话听起来莫名其妙,其实很有道理。被列为战犯,反而洗清了他”亲共”的嫌疑,给了他更多生存空间。 1949年1月28日,卫立煌化装成商人模样,趁着政局混乱成功逃出南京,经上海乘英国轮船到了香港。他在香港住了5年多,新中国成立时还发电报表示祝贺。 1955年3月,卫立煌在周恩来邀请下回到大陆,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4月6日,周恩来和朱德亲自到车站迎接。后来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在北京去世。 关麟征的道路不一样。1949年8月他被李宗仁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但看到陈诚在台湾受蒋介石重用,决定隐退,11月移居香港。蒋介石多次邀请他去台湾,他都拒绝了。1980年在香港去世,享年75岁。 两个人,两种选择,两种结局。卫立煌选择回归大陆,在新中国获得新生;关麟征选择隐居香港,远离政治纷争。那天撕碎的中将领章,不仅见证了一段袍泽情深,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历史的转折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一枚被撕碎的领章折射出的是整个政权的信任危机。两位将军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在大时代面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你认为关麟征撕领章这个举动,究竟是义气还是无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
【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