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中国不可能拥有第四代战机!”,面对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嚣张言论,我国在2011年1月流传的一张照片,让官方沉默,民间欢呼。 众所周知,一流战机对中国而言,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强悍的军事能力是强国的必备素质,战斗机更是各国空军倚仗的重要装备。 其实,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是二战末期出现的。 按照欧美的体系,第一代战机是从二战末到朝鲜战争期间出现的跨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比如人们熟知的美国F-86和前苏联的米格-15。 20世纪 50年代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国家成功研发出第二代战机,其最大速度已经超过二倍音速,代表机型包括美国F-104“战星”式、英国“闪电”式以及前苏联的米格-21。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国就是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第三代战斗机开始研制,并装备了多普勒相控阵雷达,朝着对空、对海、对地全方位攻击的“多用途”发展。 以此为背景,从1955年,沈阳飞机公司开始试制我国首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开始,到歼10和歼11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上出现,我国对于第四代战机的研制也逐渐引起国际的重视。 2011年1月,几张模糊的战斗机照片传遍网络,根据一些模糊的描述,民间猜测这是成都飞机设计所正在研制的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歼20的照片。(笔者按:说歼20是第四代的,是欧美标准;说是第五代的,则是俄军标准) 对于民间的猜测,官方始终保持沉默。 一则是因为当时正值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应邀访华,我国不便过多泄露信息;二则在尘埃落定之前,我们不能过早表态。 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进行首次升空飞行测试,整个过程持续18分钟,最终成功着陆。 8年后,歼-20战机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王牌部队,正式担负起中国空军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要知道,我们研发战斗机,都是在欧美对于技术的严密封锁和持续打压下展开的,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往事如烟,笔者想起教员说的那句话:“ 封锁吧,封锁他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数次用原子弹威胁新中国。1964年10月16日,我们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3年后,罗布泊沙漠深处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一串串闪亮的名字背后让我想起:中国,总是被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