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早餐难住“老赖”!拒不履行4000元判决遭冻结,法律底线不可碰 近日,江西省瑞金市一起小额执行案件引发关注:被执行人朱某拖欠4000余元货款拒不偿还,在账户被法院依法冻结后,竟因付不起3元早餐费,主动前往法院结清全部欠款。这起极具戏剧性的案件,再次印证了“法律面前无侥幸”的道理。 据悉,朱某与万某因货物买卖产生纠纷,法院判决朱某支付4000余元货款及利息后,其始终抱有“金额小、对方不会较真”的侥幸心理,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在万某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多次送达法律文书、电话催促,朱某仍以“手头紧张”推脱或拒接电话,采取“软抵抗”态度。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法院依法对朱某的微信、支付宝及银行账户启动冻结程序。 账户冻结后,朱某在早餐摊支付3元豆浆油条时,发现微信、支付宝均因账户受限无法使用,且身无现金,陷入尴尬境地。此时他才意识到账户冻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仅小额消费受阻,水电费缴纳、交通出行等均受限制。最终,朱某懊悔不已,主动联系法院结清全部款项及迟延履行利息,案件顺利执结。 律师明确指出,生效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拒不履行绝非“小事”。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法院可依法查询、冻结、扣押其财产,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最长15日拘留的处罚。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追责。 这起案件警示所有被执行人,妄图以拖延、躲避的方式逃避义务,终将自食其果。法律的威严不容挑衅,任何心存侥幸、漠视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唯有主动履行生效判决,才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确选择。失信未执行人 执行公司欠款 无资产执行案件 拒不执行问题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