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子结婚6年,父亲查出尿毒症晚期,她辞职全心照顾父亲,不仅拿出8万积蓄还让丈夫去贷款给父亲治病,还让公婆拿钱,却不让亲弟弟拿钱或贷款。父亲病情恶化需要肾移植,女子不让弟弟做配型却逼丈夫,说一个肾不影响身体健康,丈夫在纠结犹豫中时,父亲病逝,女子将责任归咎于丈夫拒绝捐肾,进而提出离婚并索要精神抚养费,律师给出明确答复! 林某和张某的婚姻生活曾经平凡而稳定,夫妻俩收入虽不高,但也有着自己的小确幸,结婚六年,育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张某月薪七千,林某在超市做收银员,月收入四千。 两人合计月收入一万一,刚好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房贷和育儿费用,并且积攒了八万元教育基金,打算为儿子的未来做点准备。 可一切的平衡在林某父亲得了尿毒症晚期之后被彻底打破,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林某辞去了工作,搬回娘家,全心全意照料。 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张某一人身上,他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维持家庭运转,但由于收入减少,支出却急剧增加,家庭的财政状况变得越来越紧张。 首当其冲的是那笔八万元的教育基金,林某要求张某借钱为岳父治疗,因为医生估计治疗费需要二十五万。 张某感到压力山大,他非常清楚,这笔贷款将影响到他们未来三年的收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规划,但面对妻子的坚持,他只能同意。 最终张某向银行贷款七万元,再加上家中的存款,勉强凑够了十五万元,交给岳父治疗, 尽管张某提出,希望林某的弟弟能分担一部分责任,毕竟他也是岳父的亲生儿子,并且名下有一套房产,值大约八十万。 但林某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她认为弟弟刚开始工作,经济不宽裕,而且卖房也会影响到他的婚恋关系,林某一方面要求丈夫付出所有,另一方面却为自己的弟弟设置了重重障碍。 她甚至向公婆开口借钱,要求他们拿出十万元,尽管张某的父母每月的退休金仅够自己维持基本生活,最终两位老人还是在林某的强烈要求下拿出了五万元。 这一系列行为,凸显出林某对丈夫家庭责任的无限要求,似乎她认为丈夫和他的家庭应当为她的原生家庭承担一切。 随着岳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林某的要求达到了顶峰,当岳父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时,林某要求张某捐肾,她拿着医生的报告书,强调丈夫的工作不涉及体力劳动,捐肾并不会影响家庭经济来源,但张某坚持拒绝。 张某认为作为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自己无法承担可能影响健康的风险,如果真的要捐肾,应该由血缘关系更近的小舅子去做配型检测,这在伦理和医学上更加合理。 但是林某并不接受这个建议,认为丈夫只是找借口,并威胁如果他不救父亲,就永远不原谅他,最终林某的父亲因多器官衰竭去世。 悲剧的最终结局是婚姻的破裂,林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诉求,并要求张某每月支付两千元的“精神创伤抚养费”,还要求他单独偿还那笔七万元的贷款。 法院最终做出了明确判决,认为林某和她的弟弟对父母负有法定赡养义务,器官捐献必须自愿,张某有权拒绝捐肾,对于张某拒绝捐肾与岳父死亡之间并不存在法律因果关系,因此他不需要承担责任。 法院还指出,七万元的贷款是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应该由双方共同偿还,林某要求的“精神创伤抚养费”并没有法律依据,所以不予支持,这一判决虽然捍卫了张某的权益,但家庭的裂痕已经无法修复。 这段婚姻的破裂,揭示了在极端压力下,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理解可能会出现严重扭曲,当一方的孝道变成了对另一方的无尽索取,婚姻的关系就变得脆弱,最终走向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