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媒体说:“中国商务部今天发布通知,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暂停对美出口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管制措施,此举源于中美釜山会晤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方暂停管制将惠及美国终端用户及全球供应商,有效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担忧,在我们的劝说和鼓励下,中国正在做正确的事,这令美国和世界感到欣慰!” 先得搞清楚,中国之前对这些关键矿产的管制是怎么回事,才能明白这次暂停管制的分量。镓、锗、锑、石墨可不是普通矿产,它们是芯片、新能源、航空航天这些高端产业的 “命脉”—— 比如镓是制造射频芯片、LED 显示屏的核心材料,全球 80% 以上的原生镓产能都在中国;锗常用于红外探测器、光纤通信设备,中国的锗产量也占全球 40% 左右; 锑是锂电池、半导体封装的关键辅料,石墨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负极材料,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能和出口量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之前中国对这些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内资源安全和产业链自主,也对全球相关产业的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美国不少芯片企业、新能源车企都曾因为原材料供应紧张,出现过生产线放缓的情况。 这次暂停管制的时间定在 “自即日起至 2026 年 11 月 27 日”,差不多两年的窗口期,而且明确是针对对美出口,背后确实和中美釜山会晤的贸易磋商有关。 今年 10 月中旬,中美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经贸会谈中,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键矿产合作等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关键一条就是中国在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上做出调整,以缓解美国及全球市场的供应担忧。 不过,卢特尼克说 “在我们的劝说和鼓励下,中国正在做正确的事”,这话一出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分析指出,中国这次调整更多是基于中美双方的利益共赢,而非单方面 “被劝说”—— 毕竟美国是这些关键矿产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中方暂停对美出口管制,也能让国内相关矿产企业获得更稳定的订单和收益,比如中国最大的镓生产企业中国铝业,之前因为出口管制,海外订单减少了 15% 左右,这次恢复对美出口,预计能让企业营收有所回升。 而且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中方暂停管制确实能缓解 “断供” 担忧,比如欧洲的半导体企业 ASML、汽车制造商大众,都依赖中国的镓、石墨供应,之前一直担心供应链中断,现在也能暂时放下心来。 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反应也很直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当天就发表声明,称 “中方暂停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是积极信号,能帮助美国芯片企业稳定供应链,推动行业创新”,还提到会组织企业和中国矿产供应商加强合作,确保原材料长期稳定供应。 美国新能源产业联盟更是表示,这一调整能让美国动力电池产能提升 20% 以上,有助于实现拜登政府提出的 “2030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 50%” 的目标。不过也有部分美国议员提醒,不能过度依赖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还是要推动美国本土矿产开发和盟友合作,比如美国内政部已经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开发镓、锑矿资源,但从勘探到量产至少需要 5 年时间,短期内还是得靠进口。 中国商务部在发布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暂停管制的目的是 “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中美经贸务实合作”,同时强调 “中方会继续根据国内资源状况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矿产出口政策,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利益”。 这意味着两年窗口期过后,中国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评估管制措施,并非永久取消。不少国际矿产分析师也认为,这次暂停管制是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一次 “务实妥协”,既缓解了美国的供应链焦虑,也让中国相关企业获得了市场空间,对全球高端制造业来说是双赢局面。 现在,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盯着这次调整的落地情况。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和中国矿产供应商洽谈订单,中国铝业、方大炭素等企业的股价在通知发布后当天就上涨了 5% 到 8%;欧洲、日本的相关企业也在积极联系中国供应商,希望能扩大合作份额。 不过也有人担心,要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新的波动,关键矿产供应可能再次面临不确定性,所以不少企业都在考虑 “多元化供应”,比如美国特斯拉计划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部分石墨,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总体来看,这次中国暂停对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确实给全球产业链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也让中美经贸合作出现了难得的积极信号。至于后续如何发展,还要看中美双方能否在更多经贸领域达成共识,以及全球产业链能否借此机会构建更稳定、更多元的供应体系。 信息来源:中国商务部官网:关于暂停对美出口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管制措施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