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民工15万血汗钱!”上海,在工地干活的李先生,匆匆忙忙的来到银行准备取钱。

芹姐说法 2025-11-08 15:27:44

“诈骗民工15万血汗钱!”上海,在工地干活的李先生,匆匆忙忙的来到银行准备取钱。柜台人员询问需要取多少,李先生说:“15万元。”柜台想要了解这笔钱用于什么途径,李先生则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银行人员赶紧报警,经过一番了解,原来李先生准备用于APP的“抽奖”。幸好民警及时劝阻,最终保住了李先生的巨额血汗钱。 有的时候,人一时糊涂,就会干出上头的事。比如说,挥霍存款,事后才感觉不对劲。光明网11月7日报道了这则新闻。在工地干活的李先生,就是被网络虚假抽奖环节给欺骗,差点给对方转账15万元。 这一天,民工李先生,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穿着工地服、带着头盔,急吼吼的来到银行,提出要取出15万元现金的要求。 听到李先生的诉求,银行工作人员也大吃一惊,循例问了一下李先生的款项用途。李先生听到这个询问,一时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然后又说是给工友们发工资。 银行工作人员察觉到不对劲,立刻报警。民警来到现场之后,就看到一位工地工作者正焦急的坐在大厅等待,就感觉到这件事,绝对不简单。 看到民警来了,李先生更加紧张了,双手不断的发抖。工作人员则先安抚了李先生的情绪,让他放松警惕。接着照例先询问了李先生,这笔钱究竟是要用在哪里。 李先生知道,再撒谎称是给工友发工资,就有些不礼貌了,于是就拿出手机,说用于抽奖。这个时候,李先生的手机屏幕亮起来,民警看到他的屏幕上弹出了“中奖”“充值”这些字样。 在聊天记录里,民警看到李先生手机里一个客服在说:“哎呀大哥,你看你,又中奖了!”然后还有不断的诱导话语,让李先生充值18888元美金,就会给李先生回赠一部苹果手机,要么就是返现3000美金。 然后充值的这18888元美金,后面就可以凭运气抽奖,抽中的金额,远远要高于这个本金。工作人员听了,立刻就跟李先生说:“你这是遭遇了诈骗啊!” 但是李先生仍然不相信,为了彻底劝服李先生,民警决定先把李先生请到单位里,给他好好讲讲课。李先生有些抗拒,声称,要是今天不给钱转过去,那就失去中奖的机会了! 而工作人员则展开了循循善诱式的劝导:“你自己想想啊,要是真的有这个好事,那我也来充值。这样,今天可以中2000元美金,明天又可以中1000元美金。真的可以这样天天中奖,钱这么好赚,大家都来参与这个活动好了!” 听到民警讲话非常接地气,而且说话也很实在,李先生瞬间醍醐灌顶,觉得他讲的太对了。人在受骗时是一瞬间;清醒的时候也是秒懂。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人拉自己一把。 最终,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解,终于把李先生这15万元的血汗钱给保住了。在工地上班,需要付出多少体力,才能挣到这些辛苦钱啊!诈骗分子,是真的没有底线可言。 1.到银行取钱,银行的工作人员照例询问资金使用用途,用户可以拒绝回答吗? 根据《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银行没有法律依据要求客户强制说明取款用途。《民法典》第1032条也有明确规定,储户的个人隐私受保护,银行工作人员不可以擅自刺探或者泄露客户隐私,询问资金使用用途,用户可以拒绝回答。 而银行针对大额交易,如本案储户取出15万元,资金庞大,银行为了保护资金使用安全,会照例进行询问,同时也可以向上进行报备,此举是为了维护储户的资金权益。 2.如果遭遇诈骗,当钱款给充值进去之后,如果被对方转走,应该怎么及时维权、及时追回被诈骗的钱款呢?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骗取他人财物,此举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被害者在第一时间需要及时报案,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 当发现自己遭遇诈骗,第一时间要报警,及时追回钱款,挽回自己的损失。另外需要考虑法律手段去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对方返还钱款并且赔偿资金利息。 现实中,有很多人遭遇诈骗事件,应该及时、正确的采取行动,挽回部分或者全部损失。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权。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一开始需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自己的理财方向,不要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看完这则案例,真的是谢天谢地,否则这血汗钱真的是打水漂了。

0 阅读:0
芹姐说法

芹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