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解放军出现奇怪一幕:入城后,清除中南海淤泥16万吨,当时在水下到底都挖到

炎左吖吖 2025-11-07 09:09:13

建国前,解放军出现奇怪一幕:入城后,清除中南海淤泥16万吨,当时在水下到底都挖到了啥? 1949年北平中南海的湖水,突然“臭”出了名。 这片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因多年无人打理,池水黑得像墨汁,水面漂着烂草和死鱼。 当解放军接管北平的消息传来时,没人敢相信,这座曾经的“皇家禁地”,会成为新中国的心脏?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刚满半个月,齐燕铭就接到了周恩来的急电:“立刻接收中南海和北京饭店,中央机关要尽快入驻。” 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清楚,这不是简单的“接房子”,是给新中国找个能“扎根”的办公地。 可等他带着夏杰、陈群海摸进中南海,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糟。 人员混杂,国民党撤退时没清干净,园里藏着小毛贼。 建筑破败,春藕斋的漆彩褪得只剩斑驳的底色,纯一斋的井台塌了半边。 安全隐患,居仁堂里还停着傅作义的军用卡车,起义军官们正乱哄哄搬东西。 “这哪是办公地?是座‘废园’!” 夏杰在给齐燕铭的报告中写:“再不清,别说住人,连踩进去都得踩一脚泥。” 齐燕铭把情况汇报给周恩来时,正在批阅文件的总理放下笔:“彭真同志已经同意,派北平纠察总队张明河带部队清淤,华北军区派卡车队帮忙,三个月内,必须把中南海和北海的淤泥清干净。” 他特意在电报里加了一句:“清淤不是挖泥,是要把旧中国的‘脏东西’都清出去,给中央一个能安心办公的地方。” 张明河接到命令,带着几百名士兵就扎进了中南海。 没有挖掘机,就用铁锹、竹竿、木桶,没有抽水机,就靠人挖沟排水。 最苦的是挖淤泥。 池底的泥积了几百年,又黑又臭,战士们的胶鞋磨破了,就用布裹着脚继续干。 “挖到第三层泥时,全连都吐了,泥里混着死鱼的腐味,还有没烂完的破布烂袜子。” 后来张明河回忆,“但我们心里有数:挖的不是泥,是旧中国的‘烂账’。” 三个月后,当中南海的池水重新变清时,战士们挖出的“东西”,比淤泥更让人震惊。 武器弹药,还有未爆的手榴弹,深海还有文物珠宝,古币、银锭。 清淤的同时,周子健带着人修缮房屋。 他们丈量每一间房的面积,记录每一处破损春。 藕斋的屋顶漏雨,就换瓦片。 纯一斋的柱子歪了,就用新木柱撑起来。 居仁堂的地板翘了,就重新铺青砖。 三个月后,2000多间房屋修好了,墙面刷得雪白,门窗换成了新的,电路、电话、地下水管道全通了。 齐燕铭站在菊香书屋的门口说:“这下,毛主席能安心住了。” 1949年,毛泽东从香山搬进中南海。 他嫌中南海“太金贵”,坚持住菊香书屋。 1950年,中南海正式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 新政协会议在这里召开,抗美援朝的决策在这里做出,新中国的外交蓝图在这里铺开。 如今的中南海,湖水清澈,古建巍峨,每天都有游客隔着围墙拍照。 但很少有人知道,70多年前,这里曾是个臭泥潭,曾挖出过枪支弹药,曾有过战士们挥汗如雨的身影。 16万吨淤泥清除的,不是简单的脏东西。 是旧中国的污泥,是战争的残渣,是不安定的隐患。 而修缮的2000间房,不是简单的建筑。 是新中国的“地基”,是政务运转的“枢纽”,是人民政权的“象征”。 齐燕铭晚年回忆:“接收中南海那会,我最常说的话是‘再仔细点’,因为我知道,我们修的不是房子,是新中国的心脏。” 周恩来去世前,曾指着中南海的湖水说:“这水,比当年清多了。” 是的,比当年清多了。 清的是泥,更是旧中国的阴霾,亮的是灯,更是新中国的希望。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故宫筒子河16年来首次清淤 淤泥达15厘米厚(图))

0 阅读:1404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