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

薛彤作琴 2025-11-06 11:58:33

这才是真专家!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认为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在一场经济论坛上的发言,直接戳中了很多老百姓的痛点,短短几天就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 当时有嘉宾提到近期多地推出的消费券、购物补贴等刺激消费政策,吴晓求教授当场直言,现在不少家庭面临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减少的情况,手里的钱都要优先用在房租、房贷、子女教育、医疗这些刚需支出上,这种时候单纯靠发消费券、搞促销来刺激消费,根本不符合现实,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方向。他还强调,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没有稳定增长的收入,再怎么刺激,老百姓也不敢花钱,反而可能会让大家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焦虑。 这番话之所以能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它精准对应了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现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 3.1%,虽然保持正增长,但相比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部分行业受市场环境影响,收入波动更明显。 比如服务业中的餐饮、旅游从业者,受季节性和消费需求变化影响,不少人的月收入比前两年减少了 10% 到 20%;还有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因为订单调整,部分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奖金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此同时,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却没降下来。住房方面,虽然部分城市房价有所调整,但房租依然保持稳定,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两居室月租普遍在 5000 元以上,占普通工薪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教育支出更是不少家庭的重担,课外辅导、兴趣班、学区房相关的隐性成本,让很多家长不敢轻易减少这部分投入; 医疗方面,虽然医保覆盖率不断提高,但一些进口药品、特殊治疗项目的自付比例仍然不低,一场大病可能就会让普通家庭的积蓄大幅缩水。在这种 “收入涨得慢、开支不少” 的情况下,大家自然会把钱攥得更紧,除了必要的生活消费,很少会主动增加非刚需支出。 再看各地推出的刺激消费措施,大多集中在发放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方面。比如某东部城市今年 10 月发放了 2 亿元消费券,涵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但不少网友反映,消费券有使用门槛,比如满 200 减 50、满 500 减 100,对于收入紧张的家庭来说,就算有补贴也舍不得花钱买非必需品; 还有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虽然能省几百块钱,但新家电动辄几千上万元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非刚需类商品的销量同比下降了 8.3%,而米面油、日用品等刚需商品的销量则保持稳定,这也从侧面说明,没有收入支撑的刺激政策,效果确实有限。 吴晓求教授在发言中还提到,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他建议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稳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后顾之忧等方式,让老百姓手里有钱,并且敢花钱。 这些观点得到了大量网友的支持,在某社交平台相关话题下,超过 80% 的评论都表示 “说到心坎里了”“只有收入涨了才敢消费”。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称之前每月能存 2000 元,现在收入减少后每月只能存 500 元,就算有消费券也不敢随便用,就怕遇到突发情况没钱应急。 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关注收入增长与消费的关系。比如某西部省份近期出台政策,提出未来两年将最低工资标准每月提高 300 元,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还有城市推出创业补贴,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来源。 不过这些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显现,如何让更多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收入增长,进而提振消费信心,仍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毕竟,只有当大家钱包鼓起来,对未来有稳定预期,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形成 “收入增长 — 消费升级 — 经济发展” 的良性循环。

0 阅读:25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