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海上长城”都快砌到家门口了!就在他们一年猛填8个岛、机场雷达全上线时,我们自己的船期,居然还在为“环保评估”拖延半年。他们哪来这么大本事?卫星图看得一清二楚,跑道两头编号都刷好了,旁边就是弹药库。越南外交部还装傻,说是“正常建设”。你家渔民歇脚需要苏-30的跑道吗? 最近国外卫星公司发布的一组高分辨率图像,把越南在南海部分岛礁的建设情况拍得明明白白。从 2024 年 9 月到 2025 年 9 月这一年时间里,越南足足填出了 8 个新岛礁,这些岛礁分布在南沙群岛南部海域,最大的一个面积达到了 0.32 平方公里,最小的也有 0.08 平方公里。 填岛用的材料主要是附近海域的珊瑚砂和碎石,越南动用了 6 艘大型挖泥船和 12 艘运输船,昼夜不停作业,平均每个月就能完成一个小岛的初步填建。 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些新填的岛礁上,设施建设速度比填岛还快,其中 3 个岛礁已经建成了长度在 1200 米到 1500 米之间的跑道,跑道两头清晰地刷上了起降编号,甚至能看到跑道旁配套的导航灯和滑行道。 卫星图还显示,跑道周边不仅有明显的弹药库和油库建筑群,还有两座高达 30 米的雷达塔,塔上安装的是俄罗斯提供的 “东方 - E” 防空雷达系统,这种雷达探测距离能达到 300 公里,可同时跟踪 48 个空中目标,包括战斗机、巡航导弹等。 另外,有两个岛礁上还修建了可停靠 500 吨级舰艇的小型码头,码头旁边配备了岸基反舰导弹发射阵地的基础设施,虽然暂时没看到导弹发射架,但预留的发射位和配套的雷达、通信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这些设施组合起来,完全不是简单的 “渔民歇脚点”,更像是具备攻防能力的小型军事基地,苏 - 30 战斗机完全可以在 1200 米以上的跑道上正常起降,这一点从跑道的承重设计和长度就能看出来。 面对外界对这些建设的质疑,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恒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这些岛礁建设属于 “正常的民事和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 “保障渔民生产生活” 和 “开展海洋科研活动”,不针对任何国家。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能起降战斗机的跑道、具备防空反舰能力的设施,跟 “渔民歇脚” 没有半点关系。 而且越南在填岛和建设过程中,根本没考虑过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卫星图显示,填岛区域周边海域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海水透明度从之前的 15 米下降到了不足 5 米,大量浮游生物死亡,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出现明显减少,可越南对此完全视而不见。 反观我们这边,计划在南海部分海域开展的正常海洋科研和基础设施维护项目,却因为严格的 “环保评估” 流程,导致船期已经拖延了半年多。 负责项目的相关企业负责人透露,为了确保项目不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他们需要提交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包括对海水质量、海洋生物、珊瑚礁生态等多方面的监测数据,评估流程涉及多个部门,仅实地监测就花了 3 个多月,后续的报告审核和修改又用了两个多月,目前还在等待最后的审批结果,原本计划 2025 年 3 月出发的船,至今还停在港口。这种对环保的严格要求虽然体现了对海洋生态的重视,但也确实让我们在部分项目推进上显得有些被动。 很多人好奇越南哪来这么大的本事,能在一年时间里快速填岛并建成这么多设施。其实背后有不少外部力量的支持,比如越南的挖泥船有 3 艘是从荷兰进口的 “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填岛效率比普通挖泥船高 3 倍以上;雷达和通信设备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以色列,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则得到了印度的协助。 另外,越南近年来大幅增加了国防预算,2025 年国防预算达到了 120 亿美元,其中有近 30% 用于南海相关的岛礁建设和装备采购,这为其快速推进 “海上长城” 计划提供了资金支持。 目前,周边国家对越南的这些建设动作都高度关注,我国外交部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有关国家遵守国际法,停止在南海搞军事化建设,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而越南则依旧在低调推进后续建设,卫星图显示,还有两个新的填岛点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工作,看来他们的 “海上长城” 计划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