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突击检查留学生挂靠的空壳公司,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无论那些人怎么耍花招,钻空子的日子都到头了! 这次突击检查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底,人社部和移民局就联合发了《关于规范留学回国人员就业落户材料审核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核查就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状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通知里直接列出了核查标准:要有真实办公地址、近3个月连续纳税记录、至少5名正式员工缴纳社保。这次行动,就是把纸上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我跟着北京朝阳的一个检查组去过现场,印象特别深。在一栋看似高档的写字楼里,我们敲开一家“国际教育咨询公司”的门,里面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办公场景:没有工位,只有靠墙堆着的几个纸箱,桌上摆着一台连不上网的旧电脑,负责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问他公司主要做什么业务,支支吾吾说“帮留学生找实习”,可翻遍电脑里的文件,全是不同留学生的社保缴费明细表,连一份咨询合同都没有。更讽刺的是,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工商系统里是“朝阳区建国路88号”,实际门牌号却对着写字楼的消防通道——典型的空壳公司,专门用来给留学生挂靠社保。 检查组的人说,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在上海浦东、广州天河这些留学生落户热门地区,他们已经连续查出了27家类似的空壳公司,背后都连着中介,专门帮留学生“搞定”落户需要的就业材料。有个中介甚至在朋友圈发广告,说“不用上班,每月只交社保费,6个月就能拿上海户口”,收费从2万到5万不等,吸引了不少想走捷径的留学生。 可这些留学生不知道,现在的核查早就不是看“劳动合同和社保记录”这么简单了。移民局的系统已经和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社保局的数据库打通了——只要你挂靠的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近3个月没有实际开票纳税,哪怕社保交够了时间,落户申请也会直接打回。更严重的是,一旦被查出挂靠,不仅落户资格没了,还会被记入“留学人员诚信档案”,3年内都不能再申请任何城市的落户政策。 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冒这个险?有个留学生私下跟我说过,他去年从英国回来,想先回成都陪生病的妈妈,可又不想错过上海的落户窗口期——上海要求留学回国后必须在沪就业满6个月,社保基数还不能低于上年度平均工资。中介跟他说“挂靠稳当,每年都帮几百人办下来”,他一时糊涂就交了钱,结果今年3月申请落户时被查出公司是空壳,不仅钱打了水漂,落户也泡了汤,现在只能重新找工作,从头计算时间。 其实这次检查还牵出了更隐蔽的问题:有些空壳公司不只是挂靠社保,还借着留学生的身份偷税漏税。深圳就查出一家公司,用12个留学生的名义注册“个体工商户”,虚报免税额度,一年偷逃税款近80万。现在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已经被移交税务部门,相关的留学生也被要求配合调查——本来是想走捷径,最后却把自己卷进了违法的麻烦里,太不值了。 可能有人会问,移民局这么严,是不是对留学生不友好?真不是。我跟检查组的负责人聊过,他们说“规范不是卡人,是为了公平”。那些真正在国内找工作、踏实上班的留学生,凭自己的努力满足落户条件,凭什么要让挂靠的人挤占名额?而且现在政策也在优化,比如北京对“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的留学生,落户年限已经缩短到3个月,只要是真就业、真贡献,政策只会更支持。 说到底,钻空子的日子到头,不是因为检查变严了,是因为时代变了——现在的监管系统已经堵上了“只看材料不看实际”的漏洞,诚信才是最硬的通行证。对留学生来说,与其花心思找中介、冒风险,不如踏踏实实找份合适的工作,毕竟靠自己挣来的落户资格,才真正稳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