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05 20:24:04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这一声明被解读为一种决绝的“背叛”,批评者翻出他“忠且有谋”的名字寓意,斥其为“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认为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联合美国打压中国产业。   他的人生与事业,从一开始就深植于美国主导的全球科技体系之中,这份身份认同因此被看作是其一生轨迹的自然延伸,甚至是在中美激烈博弈下为台积电寻求清晰定位的策略性表态。   这两种对立的解读,背后是两种迥异的成功模式。张忠谋代表了“融入体系者”的巅峰,他的成功,从踏入哈佛、麻省理工的校门,到在德州仪器崭露头角。   再到回台湾创立台积电,本质上都是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深度利用并精通美国主导的技术与资本体系规则的结果。   台积电的辉煌,离不开那个由美国掌控设计软件、荷兰供应光刻机、日本提供特种化学品所构筑的全球供应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哈佛耶鲁双料学霸李柘远为代表的“归国建设者”模式。他的成长故事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使命色彩。   其外公通过讲述钱学森、周培源等前辈历经艰辛回归祖国的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他放弃清华的保送名额,远赴耶鲁求学,其最终目标并非融入,而是“取经”。当面对美国的高薪留任机会时,一句“我是中国人”便诠释了他的人生选择。   路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贡献”一词内涵的理解大相径庭。张忠谋的贡献方式,带有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清醒地承认美国主导的技术霸权,并带领台积电在这个体系内游刃有余地运作。但同时,他又是一位坦率的批评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在美国本土复制半导体产业的巨大障碍。   他明确表示,美国建厂成本高出台湾50%,且熟练工程师严重短缺。其亚利桑那工厂项目从2024年延期至2025年并引发劳资纠纷,便是明证。   而李柘远的贡献,则体现为一种回归本土、培育根基的理想主义,他将自己的求学心得,包括“六步鸡血背单词法”和康奈尔笔记术等,系统地整理进《学习高手》一书,并获得官方媒体的赞誉。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将从世界顶尖学府习得的高效学习方法在国内传播,赋能下一代,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张忠谋与李柘远所代表的两种范式之所以在此刻发生激烈碰撞,其根源在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迁。   张忠谋本人也曾感叹“全球化已死”。他所熟悉的那个以合作为基调的全球化时代,正被一个以国家竞争为核心的“后全球化”时代所取代。     标志性的事件接连发生。美国动用《芯片法案》,以巨额补贴捆绑包括台积电在内的企业,强化其技术壁垒。   与此同时,李柘远式的“归国精英”叙事则被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们放弃海外优渥条件、选择回国效力的故事,精准地契合了当前社会对技术自立和人才回流的迫切期望。   围绕张忠谋身份的喧嚣,早已超越了对个人忠诚度的评判。它实质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时代命题:在一个日益分裂的世界里,全球精英应如何重新锚定自己的坐标?   是继续在既有霸权体系内寻求生存与发展,还是投身于构建属于自己国家未来的宏大工程?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定义未来数十年的人才流向与国运兴衰。

0 阅读:37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