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

史鉴奇谈 2025-11-05 07:08:18

乌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三个,他们全都批评对乌克兰的支持。他们签署了执政联盟协议,并将组建新的捷克政府。而以前亲西方的执政党在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   说白了,捷克这出戏,不过是欧洲大陆政治风向大逆转的一个缩影。战争打了快两年,当初那股同仇敌忾、制裁俄罗斯的劲头,早就被现实磨得差不多了。   欧洲老百姓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冤大头。天然气价格飞涨,冬天取暖得勒紧裤腰带;超市里的面包牛奶价格也跟着蹭蹭往上涨,生活成本飙升得让人喘不过气。   政客们天天在电视上画大饼,说要支持乌克兰“直到胜利”,可老百姓的账单却越来越厚,这谁受得了?   捷克这个国家,本身就跟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过去,廉价的俄罗斯能源是它工业发展的命脉,现在这条命脉被自己人亲手掐断了,企业叫苦不迭,失业率也开始抬头。   选民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当“支持乌克兰”的口号跟“饭碗”和“暖气”摆在一起的时候,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那三个右翼政党能赢,不就是精准地抓住了这种普遍的怨气吗?他们把对乌克兰的援助比作“无底洞”,承诺要把钱花在捷克人自己身上,这番话,简直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更让欧洲各国头疼的是,这种“乌克兰疲劳症”正在像病毒一样蔓延。以前大家还觉得,只要拧成一股绳,就能把俄罗斯拖垮。可现在呢?俄罗斯经济虽然也受了伤,但远没到崩溃的地步,反倒是欧洲自己先内出血了。   各国的财政都被对乌援助掏空了不少,国内的基础建设、社会福利项目纷纷缺钱。老百姓上街抗议的次数越来越多,口号也从“支持乌克兰”变成了“要和平,不要战争”。   你看,就连一直冲在最前面的德国,现在也开始放软了姿态,默克尔时期建立的北溪管道虽然炸了,但德国企业偷偷绕道买俄罗斯能源的传闻就没断过。   法国的马克龙,更是早就开始念叨“欧洲战略自主”,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不能再这么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了。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更是从一开始就对制裁俄罗斯阳奉阴违。现在捷克也加入了这个“不靠谱”阵营,这等于是在欧盟内部又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所谓的“团结一致”,早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痛骂巴比什的亲西方网民,其实也挺可悲的。他们活在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里,以为全世界都跟他们一样,对乌克兰抱有无限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看不到,或者说不愿意看到,普通民众正在为这场遥远的战争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他们把选民的理性选择,简单地归结为“被俄罗斯宣传洗脑了”,这种傲慢,恰恰是他们失去民心的根本原因。   巴比什这个人,本身就是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个务实的政客。他深知,政治家首先要对本国选民负责。   他批评对乌克兰的无底线援助,不是因为他亲俄,而是因为他亲捷克。他要解决的是捷克国内的通货膨胀、就业问题,而不是去操心乌克兰的领土边界。这种脚踏实地的政治风格,在当下这个经济寒冬里,显然比那些满口意识形态的空谈家更受欢迎。   捷克新政府的上台,几乎可以肯定会对欧盟的援乌政策形成巨大的阻力。以后欧盟再开会讨论给乌克兰送钱送武器,捷克这票估计是投不成了,甚至可能带头反对。   这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同样面临国内压力的欧盟国家,很可能会效仿捷克的做法。到时候,乌克兰的处境可就真的危险了,前线缺枪少弹,后方援助断流,战败的后果,恐怕真的要提前降临了。   说到底,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当经济基础被掏空,上层建筑再华丽也得塌下来。捷克选民用选票发出的信号,其实是在告诉所有欧洲政客: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先管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再说。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决,而是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经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棋局。   现在,棋局的天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那些还在网上叫骂的人,他们的愤怒,除了能发泄一下情绪,改变不了任何现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的,总是那些不识时务的幻想。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