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郑丽文之后,徐巧芯再亮立场: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 强将手下无弱兵,继郑丽文之后,国民党籍“立委”徐巧芯说,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只是民进党神经错乱,搞得大家无所适从,拨乱反正是中国国民党的责任。 了解徐巧芯的人都清楚,她的这份立场不是临时喊出的口号,而是藏在她多年的经历里。出身台北的她,大学读的是台湾大学政治系,那时候她就不像有些同学只盯着课本考点,反而总往图书馆的历史区跑。从记载两岸交流的《台湾府志》,到抗日战争时期台湾民众支援大陆的史料,她一页页翻得认真——那些文字里的血脉联系,早就在她心里扎了根。2016年她进入国民党工作,从最基层的党职做起,跑遍了台湾的县市乡镇。她听过台东的阿公讲当年跟着国军从广东来台的故事,也见过台北的高中生拿着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历史课本,困惑地问“我们到底和大陆是什么关系”,这些画面,成了她后来敢在“立法院”直言的底气。 就说去年民进党要改高中历史课纲那事儿,当时民进党想把“中国史”直接并入“东亚史”,还刻意淡化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徐巧芯在“立法院”质询教育部门官员时,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1945年台湾光复当天,台北市民举着“欢迎国军”的牌子涌上街头的场景。她指着照片问官员:“照片里这些欢呼的人,不是中国人吗?他们盼着祖国收复台湾的心情,你现在要让学生从课本里忘掉?”那段质询视频传到网上,不少台湾网友留言说“终于有人敢戳破民进党的鬼话了”,还有家长私信她,说自己早就想反对改课纲,只是没勇气站出来。 但徐巧芯敢说真话,也免不了受压力。民进党支持者曾在她的社交账号下骂她“卖台”,甚至有人跑到她的服务处门口闹事。有次她在新北市办选民座谈会,有人当场站起来打断她,喊着“台湾是独立的”。她没急着反驳,只是笑着拿出手机,给在场的人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是我五岁那年,爷爷带我去台北故宫,他指着里面的青花瓷说,这是咱们中国明朝的宝贝,将来你要知道,咱们的根在大陆。我爷爷是福建人,我妈妈煮的福州鱼丸,和我去年去福建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样。”就这么几句家常话,让原本吵嚷的现场安静下来,后来还有人主动找她聊起自家的“大陆亲戚故事”。 不过这里就有个疑问了——国民党喊“拨乱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民进党拆孙中山铜像、改故宫文物的说明牌,把“国立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字偷偷去掉,国民党当时也抗议过,但大多只是口头说说,没拿出实际办法。这次徐巧芯带头把“台湾人是中国人”说得这么明确,会不会推动国民党真的做些实事?比如推动修改被篡改的教材,或者在社区里办历史讲座,让年轻人知道真实的两岸历史?毕竟光靠“立委”在台上说,要是基层民众看不到改变,“拨乱反正”最后还是会变成空口号。 更值得琢磨的是,徐巧芯这样的年轻“立委”发声,能不能让国民党在年轻人心里的形象变一变?之前很多台湾年轻人觉得国民党“老气横秋”,对统“独”问题总是含糊其辞,反而容易被民进党那些包装过的“台独”言论骗。徐巧芯说话不绕弯子,会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讲历史,比如她在校园活动里跟学生说“你们喜欢的周杰伦、五月天,他们的歌里写的‘长城’‘黄河’,不都是中国的符号吗?”这种接地气的表达,会不会让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民进党说的“台湾独立”,真的符合自己每天接触的文化和历史吗? 其实不管是徐巧芯还是郑丽文,她们的表态本质上都是在护着台湾社会的文化根脉。民进党这些年搞“去中国化”,就像拿着刀子在砍这根脉,砍得越久,年轻人越容易迷失。国民党要“拨乱反正”,光靠几个人说几句话远远不够,得真正走进基层,把历史的真相、文化的联系一点点讲给大家听,让台湾民众明白:台湾从来不是“独立国家”,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不会因为民进党几句谎言就变。 还有个问题大家可能也在想:现在民进党掌握着行政资源,不少媒体也偏向他们,天天对着民众灌“台独”思想,国民党的“拨乱反正”能走多远?徐巧芯们的努力,会不会只是杯水车薪?这些疑问,恐怕得靠时间来回答,但至少现在,有人愿意站出来说真话,总比所有人都沉默,看着民进党把台湾带向更混乱的方向要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