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次真的被打残了,由于天然气设施被俄军干废,基辅承认不得不额外进口超过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以确保冬季能源供应安全。而为了这些额外的天然气,乌克兰需要19亿美元的经费,当然这些都是“合作伙伴”买单。 说起乌克兰这事儿,最近的能源危机真是让人捏把汗。2025年10月,俄罗斯军队连续发起多轮针对乌克兰天然气生产设施的打击,这不是头一回了,但这次规模特别大,直接把乌克兰的天然气产量砍掉了一大半。官方数据摆在那儿,袭击前后,乌克兰天然气生产能力损失了大约40%到60%,具体取决于不同报道,但共识是核心设施基本瘫痪了。像Naftogaz这样的国有企业,本来负责全国大部分天然气开采和加工,现在多个气田和压缩站被导弹和无人机炸得不成样子,维修起来至少得几个月。这波操作让乌克兰的能源供应链条彻底断裂,尤其眼瞅着冬天就来了,供暖问题成了头等大事。 回想一下,冲突从2022年升级以来,俄罗斯就没少瞄准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早些时候主要是电力系统,发电厂和变电站挨了不少炸,现在轮到天然气了。10月上旬,俄罗斯先是用35枚导弹和60架无人机袭击了东北部几个关键气田,那地方是乌克兰天然气输出的重镇。接着中旬又来第六轮大规模空袭,导弹雨点般落下,直接命中了管道连接和加工厂。乌克兰能源部部长斯韦特兰娜·格林丘克公开说,这导致进口量不得不增加30%。国际战略研究所(ISW)的报告也证实,最近的攻击让乌克兰天然气生产掉到谷底,库存虽有8.5亿立方米,但远不够用。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指出,能源战一直是这场冲突的核心,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施压,逼乌克兰在冬天里多花钱、多求人。 基辅政府没法坐视不管,很快就承认了现实。10月2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在基辅直言,今年秋冬得额外进口超过40亿立方米天然气,才能勉强撑过供暖季,到2026年春天才稳住。这数字不是随便拍脑袋出来的,根据Naftogaz的计算,现有国内储备132亿立方米,本来够基本需求,但生产设施一毁,缺口就出来了。额外这40亿立方米,主要从欧洲和美国进口,途径是西侧管道和LNG船运。路透社报道,乌克兰能源部长早在一周前就跟美国谈融资买LNG的事儿,目标是把进口总量从原计划的46亿立方米再拉高。华盛顿邮报也提到,俄罗斯这次特意挑天然气热源下手,就是为了让乌克兰城市在严寒中多添堵。 钱从哪儿来?这19亿美元的采购款项,乌克兰自己兜里没那么多,基本靠国际伙伴垫付。欧盟和美国是主力,欧盟承诺协调资金,美国国会最近批准了额外拨款用于LNG出口。Naftogaz表示,在政府支持下,他们会通过国际贷款和援助桥接这个缺口。Politico的报道说,乌克兰正推动机制,让这些钱直接流向燃料采购,避免中间环节。话说回来,这笔钱不是白给的,背后是地缘政治算盘。美国多卖LNG,能稳住欧洲市场;欧盟则想分散对俄罗斯的依赖,顺带拉乌克兰一把。但对乌克兰老百姓来说,这援助来得及时,却也暴露了依赖症。过去几年,类似援助加起来上百亿欧元,现在又得接着要,感觉像在乞讨碗里添饭。 对比以前,乌克兰的能源日子过得可滋润多了。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代,俄罗斯是乌克兰天然气的大供应商,价格低廉,还让乌克兰赚过境费。那时候,乌克兰管道网是欧洲向东的要道,每年过境量上百亿立方米,基辅收手续费,自留一部分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关系就变味了,俄罗斯开始限供,乌克兰转头找欧盟买高价气。2022年冲突全面化,过境协议到期,俄罗斯直接停了直供,乌克兰彻底切断对俄依赖,转向逆向进口。但谁想到,三年过去,生产设施还被这么针对。土耳其的例子就摆在那儿,人家夹在俄乌之间,不偏不倚,天然气过境费赚得盆满钵满,还建了黑海管道,能源独立性强多了。乌克兰要是早点学学中立牌,或许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这事儿的影响不光是冬天供暖那么简单。天然气短缺直接拉高了电价和取暖成本,基辅和哈尔科夫这样的城市,居民用电量本来就高,现在生产一断,发电厂也得靠进口气转起来。Interfax报道,地下储气库库存虽超标,但提取速度跟不上需求。经济层面,乌克兰工业停摆风险大,化肥厂和钢铁厂这些耗气大户,产量一降,出口就受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警告过,能源危机会拖累GDP增长,2025年乌克兰经济本就摇摇晃晃,现在更雪上加霜。军事上,俄罗斯这招精准打击,暴露了乌克兰防空系统的短板,尽管有西方援助的爱国者导弹,但覆盖面有限。这次袭击是开战来最大规模的能源针对行动,俄罗斯用弹道导弹穿透防线,显示了技术优势。 说到底,这场能源拉锯战反映了冲突的持久性。乌克兰从能源出口国变成进口乞丐,俄罗斯用破坏换取谈判筹码,西方伙伴则用钱换影响力。乌克兰要想翻身,得在外交和重建上多下功夫,别总指望别人买单。毕竟,冬天不等人,能源安全这根弦,一松就全乱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