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马上就要进口美豆了,值得关注的是,一向以“质优价高”著称的美国大豆,报价居然比阿根廷的还要低。 大豆这东西在美国农业史上可不是小角色,早从19世纪末就开始崭露头角。乔治·华盛顿·卡弗这人功劳不小,他出生在密苏里州奴隶家庭,父母早亡,被农场主夫妇收养。童年就爱捣鼓植物,采集野花草本研究。长大后步行上学,进入辛普森学院和艾奥瓦州立大学,成了首位黑人农业硕士。1896年去塔斯基吉学院教书,推广轮作,用大豆红薯花生替换棉花,帮南方土壤恢复肥力。他发明了大豆的多种用途,从食品到工业原料,还和亨利·福特合作搞大豆塑料。他的工作让大豆从边缘作物变成经济主力,推动美国农业转型。尽管种族歧视严重,他坚持研究讲座,影响深远,到1943年意外跌倒去世,享年79岁。他的遗产让大豆产业壮大起来。 转到当下市场,美国大豆报价低于阿根廷这事儿确实蹊跷。2024/2025年度,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期末库存高达3.8亿蒲式耳,创五年新高。这库存堆积主要是因为对华出口下滑严重,从1月到8月只卖了2.18亿蒲式耳,远低于往年水平。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大豆竞争力丢了,中国转向巴西和阿根廷采购。收割季已完成84%,新豆涌入,老库存急需清仓,供应商只好压价吸引买家。结果,美国报价就这么比阿根廷低了,这在以往可少见。 阿根廷那边情况不一样,9月政府暂停农产品出口税,每吨大豆成本降了123.7美元,本该让报价更有优势。可实际没大幅回落,因为阿根廷大豆80%用于国内压榨成豆粕豆油,这是经济支柱。加工厂原料缺口大,闲置率曾到31%,现在优先本地需求,直接出口量有限。税费减免的好处没全落到原豆出口上,报价也就没跟着猛降。中国快速下单130万吨阿根廷豆,每吨比巴西便宜200美元,这进一步刺激了阿根廷出口,但整体报价仍高于美国。 全球大豆供应宽松是关键背景,巴西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1.78亿吨,丰收预期强。巴西出口创纪录,从1月到8月对中国卖了不少,取代美国份额。美国如果不压价,别说抢阿根廷生意,连巴西都争不过。中美经贸有点缓和信号,美国想抓住机会清库存,低价就是直接办法。这报价倒挂不是质量问题,纯属库存过剩和竞争逼的,阿根廷则被产业结构拖累,减税红利没完全释放。 再深挖美国库存问题,2025年1月到8月对华出口仅2.18亿蒲式耳,只占总出口29%。以往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2024年出口值126亿美元,几乎等于对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可贸易战后,中国进口美国豆降到2610万吨,略高于前一年,但整体依赖南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加速中国调整来源,美国农民错失百亿订单。分析说中国至少到2025年底不用大量进口美国豆,这让美国农户急了,库存压力山大。 阿根廷税改影响也值得说,9月暂停出口税后,申报出口达七年高点,刺激交易狂潮。政府本意增加资本流动,税从33%降到26%,玉米大豆等都受益。中国买了至少10船阿根廷豆,总量130万吨。虽是临时到10月底或出口达70亿美元,但已撼动全球贸易。阿根廷产量预测上调到4950万吨,略低于美国农业部4990万吨预期。这让美国大豆更难卖,价格继续下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