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从没有如此快地遭受侮辱,尽管伤害性不大,据美国媒体报道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声称特朗普撒谎,表示丰田在特朗普在访日期间从未明确承诺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 结果这话放出去还没捂热,丰田公司的高管就直接站出来辟谣了。在东京的一个行业展会上,丰田执行董事上田明确表示,公司根本没做过这种承诺,他推测特朗普可能是把过去投资的老黄历记混了,毕竟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丰田确实在美投过大约100亿美元,但这次压根没提新的百亿计划。 更绝的是,上田还补了一刀,说他们的董事长丰田章男那晚在美国大使馆活动里虽然和特朗普打了个照面,但投资的事根本提都没提。这脸打得,简直像现场直播。 特朗普这种“把历史功绩当场现钞”的吹牛操作,可不是头一回了。往前翻翻旧账,2017年他刚上任就揪着丰田的墨西哥建厂计划猛怼,吓得丰田赶紧宣布未来五年在美国投100亿美元。 可明眼人都知道,那笔钱多半是早就规划好的投资,只是被特朗普的推特炮火逼得提前官宣,好给足这位新总统面子。 这回他访日,显然又想复制这种“口头施压—企业臣服—自吹功劳”的套路,把丰田在美国的正常业务扩张包装成自己谈判得来的“新成绩”,结果丰田这次没接招,直接掀了桌子。 丰田为啥这次这么硬气?其实背后是日本车企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折腾得实在受不了了。 2025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日本车企每小时能亏100万美元,丰田一家预计全年损失高达1.4万亿日元。尽管后来美日达成了协议,关税从25%降到15%,但成本压力依然巨大。 这种情况下,丰田们一边咬着牙说“绝不涨价”,生怕吓跑美国消费者,另一边还得拼命把北美工厂的零部件自给率从45%往上提到60%,就为少交点关税。特朗普倒好,不仅没体谅人家的难处,反而把别人的痛苦当自己的功劳来吹,丰田能忍下去才怪。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对丰田的“特殊关照”从来都是选择性的。他嘴上喊“买丰田车”,但关税大棒可没对日本车手软过。 日本政府为了讨他欢心,之前还开出一张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口头支票”,连丰田和五十铃都被搬出来当筹码,说是要在美国建厂。 可特朗普显然觉得不够,非要再榨出点新动静,结果硬生生编了个“100亿新投资”的桥段。这种操作对印度、韩国企业他也常玩,先吓唬再邀功,把别人既有的投资说成自己威逼利诱的成果。但这次丰田的澄清说明,企业们早就烦透了他这套“功劳簿上强行署名”的把戏。 其实丰田这些年在美国已经投了不下220亿美元,雇了13万多员工,算是扎根很深的日本企业了。 但特朗普的胃口永远填不满,他非要企业当场表态、立马砸钱,才能满足他的表演欲。可企业投资不是发推特,不能光图个响动。 比如它在北卡罗来纳州投139亿美元建电池厂,这种长期项目需要稳定政策,而不是总统随口吹牛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倒好,一边用关税吓唬企业,一边又指望企业感恩戴德地配合他吹牛,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这回丰田的辟谣,表面看是澄清一个数字,实则戳破了特朗普“交易艺术”的泡沫。他总以为施压就能逼企业服软,但丰田的回应表明,人家宁愿得罪总统也不愿背虚假承诺的锅。 毕竟资本市场看重信誉,今天默认总统吹牛,明天股价可能就要吃亏。更何况日本政府现在对美态度也在变硬,首相石破茂直接管特朗普的关税叫“国难”,还派代表赤泽亮正去华盛顿谈判,明确要求“完全撤销汽车关税”。这种氛围下,丰田自然更有底气对特朗普的瞎话说不。 特朗普该醒醒了。企业愿意投资美国,看中的是市场潜力,不是总统的虚荣心。靠恐吓和吹牛或许能暂时蹭点头条,但长期只会让盟友寒心。 就像美国大豆之前被中国反制关税后,供应链直接转向巴西,丢了市场再补贴也难挽回。 现在丰田一边忍着关税,一边默默提升美国本土化生产,已是最大限度展现诚意。若特朗普还沉迷于编造“百亿投资”这种数字游戏,下次打脸的恐怕就不止丰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