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0 17:52:04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 先看俄罗斯这边的情况。过去这几年,俄罗斯顶着美西方的全方位制裁,经济不光没垮,2024年GDP增速还冲到了4.1%,是G7平均水平的四倍。这景象让不少俄罗斯精英产生了误判,有经济学家直接把这归功于本国政府的政策高明,说俄罗斯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完全能适应西方打压。 可实际上明眼人都清楚,要是没中国、印度这些国家的帮衬,俄罗斯根本扛不住那波制裁大棒。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时,西方企业扎堆撤出俄罗斯市场,拜登放话要让俄罗斯“永远抬不起头”,当时多少人预测卢布会崩、物价会飞。 普京推出的卢布结算令能起效,关键是中国愿意接盘买原油,2024年一年就从俄罗斯进口了10848万吨原油。 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更是涌进俄罗斯,直接稳住了当地物价。可偏偏有人看不到这些,反倒觉得中国离了他们不行,这种认知偏差着实有点离谱。 俄罗斯这边的认知偏差还没掰过来,伊朗那边的类似想法也冒了头。前段时间伊朗买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本就是两国各取所需的交易——伊朗要换老旧战机、威慑以色列,俄罗斯要靠军火出口补财政。 可俄罗斯有专家硬是把这事往“中俄伊结盟”上扯,说这是“试探性步骤”,仿佛中国非得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这种想法压根没搞懂中国的外交底线,中国早就把不结盟政策摆得明明白白,怎么可能轻易被绑上别人的战车。 更有意思的是,伊朗在获得支持后也隐隐透出类似的倾向,觉得有中俄撑腰,就能无所顾忌,却忘了中国的支持从来都是有原则的,不是无底线的兜底。 这些错觉的根源,说到底是没看清中国的外交逻辑和现实需求。中国跟俄伊的合作,从来都是平等互利的,不是谁依附谁。 中伊之间搞的以物易物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运过去车辆半成品,换伊朗的铜和锌,不用美元欧元结算,既帮伊朗绕开了制裁,也满足了中国的资源需求。 这种合作模式根本不是“中国出钱出力”,而是各取所需的双赢。中俄之间的贸易也是如此,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能源合作占了大头,但这是建立在市场规则上的交易,不是中国单方面的“输血”。 中国的立场其实一直很明确,外交部早就回应过类似的结盟猜测,说愿意保持沟通、发挥建设性作用,但这跟军事结盟、无条件援助是两码事。 中国给的支持往往比直接出钱出力更有分量,却也更讲原则。比如在经济上推进人民币结算,帮伊朗筑起反制裁的防火墙;在政治上通过联合国、上合组织发声,瓦解美以行动的合法性。这些做法是在维护国际规则,不是在给某个国家当“靠山”。 那些觉得“躺下就能让中国买单”的想法,更是低估了欧美的战略算计。欧美对中国的打压从来都是基于自身霸权考量,不会因为俄伊的状态而改变。 就算俄伊真的“躺下”,欧美该围堵中国还是会围堵,反而可能借着俄伊的混乱局面,进一步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中国之所以跟俄伊保持合作,是为了推动多极化,不是为了找“挡箭牌”。 更现实的是,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谁承担额外负担。以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完全能解决周边安全问题,犯不着靠结盟来求保障。 要是真像俄伊某些人想的那样结成同盟,中国就得背上共同防御的义务,在亚太已经吸引不少压力的情况下,再揽中东和东欧的摊子,这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俄罗斯2025年军费都占到GDP三分之一了,这种状态下的合作本就需要谨慎,更别说无条件兜底。 伊朗最近敢打开油轮应答机直面美国制裁,确实有中俄支持的因素,但这是基于三国共同反霸权的共识,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妥协。 中国在联合国明确拒绝承认对伊制裁决议,是在维护主权国家的合法权益,不是因为“需要伊朗”就必须让步。 之前伊朗外长访俄后有人问会不会访华,外交部的回应也透着分寸感,只说保持沟通,绝口不提所谓的“联盟”。 说到底,俄伊那些人的错觉,还是老一套的结盟思维在作祟,把中国的战略定力当成了可以依赖的退路。他们忘了中国从不是谁的“提款机”,合作的前提永远是平等和互利。 要是一直抱着“中国必须出钱出力”的想法不放,最后只会让合作变味。毕竟大国之间的交往,从来都是靠相互成就,不是靠单方面索取。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