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宣布,10月28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钛白粉)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未来五年内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每吨1148.72至1267.74美元的反倾销税。这项决定对中国钛白粉出口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每吨一千一百多到一千二百多美元的税,可不是随便加的零头。咱们的钛白粉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质价比”。这些年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生产工艺一直在升级,虽然早年以硫酸法为主,但现在质量早跟上了国际水平,价格却比欧美那些用氯化法的产品实在得多。这税一加上去,等于给咱们的钛白粉凭空套上了个“价格枷锁”,原本的优势一下就被削去大半。 巴西这市场对咱们来说真不算小。早从2014年开始,巴西就稳居中国钛白粉出口前三大市场,当时占比差不多能到9%,跟印度不相上下。就算到了2021年,份额也还维持在7%,是咱们在南美地区的重要据点。 要知道国内钛白粉产能里八成都是金红石型,这种货遮盖力强、耐候性好,是涂料、塑料、造纸行业的刚需品,巴西的建材厂、包装厂都指着它干活,现在这税一落地,这些订单能不能保住就难说了。 说起来,巴西本土的钛白粉厂家估计早就坐不住了。全球钛白粉产能增长基本都集中在中国,咱们每年出口量从2017年的83万吨涨到2021年的131万吨,年均增速超过12%,这势头确实让不少国家的本土企业有压力。 他们自己产能跟不上,又拼不过咱们的价格,就只能找政府“撑腰”,拿反倾销当借口。可他们不想想,咱们的产品能卖得好,核心还是因为质量过关,要是真靠“倾销”,也撑不了这么多年。 更要命的是,这已经不是咱们第一次在钛白粉出口上碰壁了。上半年就有数据说,因为欧盟、印度这些主要市场陆续加征反倾销税,国内钛白粉出口量已经同比降了1.8%。现在巴西再补一刀,等于把出口的路又堵上一块。 国内行业本身就挺难的,供给一直偏宽松,不少厂子都在降负荷生产,有的甚至停了产,现在出口受阻的货只能转内销,又得跟同行打价格战,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还好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在想办法应对了,比如龙佰集团就开始琢磨在海外建工厂,直接贴近终端市场生产,这样就能绕开反倾销税的限制。毕竟金红石型钛白粉的需求摆在那儿,不光涂料、塑料要用,现在还能拓展到化妆品、医药这些新领域,市场丢了太可惜。 其实这种戏码在国际贸易里不算新鲜,只要中国产品靠实力抢了市场,总会有人拿出各种壁垒来挡。但话说回来,这招终究是损人不利己——巴西的下游厂家以后买钛白粉得花更多钱,成本涨了最后还得转嫁给消费者;咱们的企业虽然暂时受了挫,但也在逼着自己升级工艺、拓展新市场。 五年的征税期不短,但以中国制造业的韧性,说不定还能趁机练出更强的本事,到时候再看谁更站得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