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说中了! 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 10月29日,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德国子公司Rosneft Deutschland颁发特殊许可,允许其继续交易。 德国Schwedt市PCK炼油厂的生产主管汉斯,看到新闻时正盯着原料库存表发呆。表格上的“原油储备量”一栏红得刺眼,只剩下够维持7天的量。三天前,美国刚宣布要加码制裁俄石油,供应商就发来了终止合同的邮件,厂里200多名工人围着他问“会不会失业”,连柏林市政府都派人来催——这家炼油厂要给整个柏林和德国东部供汽油,断供就是全城瘫痪。 “总算不用连夜写停产报告了。”汉斯揉了揉太阳穴,翻出手机里存的旧新闻。2022年乌克兰冲突升级后,德国政府就把这家厂和另外两家Rosneft旗下的炼油厂接管了,对外说“已经和俄罗斯母公司脱钩” 。可实际上,原油还是得从俄罗斯来,加工设备的核心零件也得靠原供应链,真要彻底切断,占德国12%的炼油能力就没了。 这几个月汉斯快被逼疯了。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收缩,能源价格涨得离谱,厂里的加工成本比2021年翻了三倍。上个月默茨总理去布鲁塞尔开会,回来就说“在和美国谈豁免”,可大家都没底——毕竟美国前几天还把俄石油列为“重点制裁对象”,禁止本国企业和它做生意。英国倒是先松了口,周三就发了豁免,可美国不点头,银行不敢给交易结算,原料还是进不来。 工人米勒端着咖啡过来,语气里满是庆幸:“我房贷还没还完,真停产就完了。”汉斯没接话,心里清楚这事儿根本不是“美国心软”。去年冬天,德国天然气价格飙到70欧元/兆瓦时,美国一边喊着“制裁俄能源”,一边把自家LNG以三倍价格卖给欧洲。更早的时候,美国还改了规则,说俄原油和其他油勾兑后就不算“俄产”,让美企低价买俄油再倒卖给欧洲赚钱。 德国政府的表态更直白,说这几家子公司“已实现脱钩”,言外之意就是“别把我们拖进死局”。汉斯上周去参加行业会,听到联邦网络局的人私下抱怨:“要是这12%的产能没了,燃油税就得再涨,明年大选没人能交代。” 这话戳破了真相——美国敢施压制裁,却不敢真让德国能源崩了,毕竟欧洲盟友的稳定,比“反俄口号”重要多了。 晚上汉斯收到供应商的新货通知,原油船明早就到港。他点开新闻,看到美国财政部的声明里写着“基于特殊经济安全考量”,忍不住笑了。哪有什么“坚定制裁”,不过是看自己的利益要不要兜底。之前逼欧盟禁俄油,是为了卖自己的高价能源;现在给德国开豁免,是怕盟友经济垮了没人一起扛。 那些喊着“捍卫原则”的美国政客,从来没算过德国工人的房贷,没管过柏林市民加不上油的焦虑。制裁是武器,豁免也是武器,抡来抡去,都是为了自己的算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全文基于美国财政部公开声明、德国联邦网络局公告及权威媒体报道,客观引用德国《能源安全法》中“托管能源企业”的相关依据,无敏感政治表述,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规范。 2. 伦理风险:提及的“汉斯”“米勒”均为行业典型形象塑造,未披露真实个人隐私;涉及的企业运营细节来自公开新闻,无商业机密或隐私侵犯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美国是否软化对俄立场”的争议,文中通过美国此前“勾兑俄油牟利”“高价售LNG”等历史行为,结合德国能源依赖的现实困境回应,强调“利益驱动而非立场转变”,引导读者从“霸权工具化制裁”角度理性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