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今天(10月29日)转发了特朗普的讲话。特朗普强调,明天的中美元首会晤“是场重大的会晤,我认为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只能说,美国驻华使领馆转发的特朗普讲话中,“非常顺利” 的预判能否落地,核心就看他是否真能放下那套玩熟了的 “敲诈式外交”。毕竟从过往实例和数据来看,这套把戏不仅没让美国占到便宜,反而多次上演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戏码。 2018 年特朗普首次对华挥舞关税大棒时,喊着 “减少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 的口号,结果五年过去,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 2017 年的 3752 亿美元涨到 2022 年的 3829 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逆差更从 5660 亿美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9184 亿美元,相当于打了场 “越打越亏” 的战争。 所谓 “制造业回流” 也成了空头支票,2022 年美国制造业就业 1298 万人,如今反倒降至 1280 万人,加征的关税最终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2025 年 4 月 CPI 同比增长 2.3%,让普通民众为他的外交策略买单。 这种 “敲诈” 不仅对中国无效,对盟友同样粗暴 —— 逼迫乌克兰出让矿产权益、声称要 “吞并加拿大”“拥有加沙”,被《日本经济新闻》直指 “露出獠牙”,活脱脱把国际社会当成了掠夺场。 反观中美平等合作时的双赢局面,数据更有说服力。自 1979 年建交以来,中美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增至 2600 亿美元,贸易额从不足 25 亿跃升至 6800 多亿。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 8 个月就投产,年产近 40 吉瓦时储能电池,让特斯拉能源装机量暴涨 50%;福耀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成了当地汽车产业链核心,为美国人创造大量就业。 即便在摩擦期,2025 年中国美国商会调查仍显示,48% 的美企将中国列为前三投资目的地,53% 计划增加投资,企业用脚投票证明了合作的吸引力。这些成果从来不是靠敲诈得来,而是平等互利的自然结果。 特朗普的敲诈式外交还意外 “倒逼” 了中国的发展。他发起的科技封锁,暂停 C919 零部件供应、限制芯片软件销售,却让中国芯片自主率从 2018 年的 15% 提升至 2024 年的 30%,华为实现 100% 自主,营业额反超 2018 年。 中国研发经费三年间从 3 万亿增至 3.61 万亿,一系列创新成果的涌现,反倒让美国的 “卡脖子” 成了 “催熟剂”。 要是换成平等对话,中美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难以想象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 31.6% 的规模,搭配美国的技术优势,完全能实现 “1+1>2”,可惜全被关税大棒搅了局。 更现实的是,美国早已没了敲诈的底气。2024 年美国出口前三甲是成品油、原油、天然气,占比达四分之一,活成了 “资源出口国”;而中国汽车出口 1174 亿美元、芯片出口 1595 亿美元,均远超美国同类产品,制造业实力差距肉眼可见。 2018 年以来的贸易战中,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反而增长 13%,美国对中国经贸依赖度从 14% 降至 11%,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下,还想靠 “不让步就禁运” 施压,纯属自欺欺人。 之前他对加拿大加征关税能逼对方屈服,但中国直接用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反制,让美国尝到了硬骨头的滋味。 说到底,中美关系的本质是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不是空话而是被数据反复验证的事实。特朗普要是能看清,他那些 “关税机枪”“掠夺言论” 早就被现实打脸,放下 “美国优先” 的霸权思维,真正以平等姿态坐在谈判桌前,明天的会晤才有可能如他所言 “非常顺利”。 毕竟 7 万家在华美企、93 万个美国就业岗位,还有 6800 多亿的贸易额,都在等着一个理性的对话,而不是又一场注定失败的敲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