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了!于敏兴奋的让妻子去买只烤鸭庆祝,妻子却说,这和咱们有啥关系?家里哪来的钱买烤鸭! 氢弹爆炸成功,于敏实在太高兴了!身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为了氢弹爆炸这一天付出了实在太多。从1961年秘密调入“轻核理论组”开始,这几年来于敏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没日没夜的都在钻研着如何攻克“氢弹原理”这道世界难题。 于敏简直就是一个天才,18岁考入北大,25岁从北大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这也成了他一生都在追求的方向,却不是他唯一取得最高成就的方向。 但即便是于敏这样世间少有的天才,在参与研发氢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其一,当时很多国家已经拥有了氢弹。美国第一枚氢弹“迈克”于1952年试爆成功,在氢弹领域开创了先例,将这枚重达82吨的氢弹打响以后,向世界彰显出美国当时的军事强大实力,爆发出来的威力直接达到了当年广岛原子弹威力的500倍。 美国试爆“迈克”成功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扩大了美国核武器的震慑力,巩固了美国头号军事强国的地位。短短两年时间后,美国在氢弹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威力直接翻了6倍,进展神速。 而苏联在此期间也不甘落后,研发氢弹的脚步紧随其后,于1953年试爆氢弹成功,英国也在4年后试爆氢弹成功。 中国开始研发氢弹的时间,距离英国试爆成功的时间还要晚了4年之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若不能尽快研发出氢弹,势必要遭受更多的美国核讹诈。 彼时的美国利用率先研发出原子弹的优势,对全世界都展开了核讹诈,期间尤其针对中国,即便是抗美援朝时也一直嚷嚷着要对中国展开核武器打击,若不是毛主席提出“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戳穿了美国是“纸老虎”的本质,这场战争的走向还真不好说。 但凡事讲究的是有备无患,毕竟美国人万一真有一天使用核武器,还是自己掌握足够强大的反击能力才是关键,而发展威力更大的氢弹就成了当务之急。 于敏在国外留学期间,接触了最先进的原子核物理领域,成为该领域的高端人才。在祖国的召唤下回国后,投入了氢弹的研发。但当时国内的研发环境虽然不错,研发的资料却非常匮乏,有氢弹的几个国家也都把关键数据严防死守,坚决不肯透露半点儿给中国。 中国想要研发氢弹,只能是完全自主研发,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研究。于敏当时进小组时,扮演的就是这个关键角色,成为氢弹研发项目的奠基人! 彼时的中国条件很差,为了保密将工作的地点设在隐蔽地区,冬天很冷,夏天很热,研发氢弹看资料全靠自己翻找,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也只能用笔在纸上画。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核心公式,于敏要花几天几夜的时间,手冻了就放在嘴边哈气,脚麻了就起来走几圈暖和暖和。 整整7年的时间,于敏全身心投入到研制氢弹的工作中,期间不敢对妻子讲自己在干什么,只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家里的生活,全靠妻子一肩扛起,虽然不知道丈夫在忙什么,却还是默默的支持了7年,在贫苦中煎熬。 1967年,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让中国彻底挺直了腰杆,虽然仍然面临美国的全面封锁,却摆脱了美国的核讹诈,迈出了中国走向强大的第一步。 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可见于敏是该项目的领军人物,同时也能看出,于敏当年为了研发氢弹,到底付出了多少! 这么多年的煎熬中走出来,取得了如此高效的成果,把原子弹爆炸和氢弹爆炸间隔的时间缩短到全球第一,如何能让于敏不兴奋呢?当时仍然处于保密阶段,于敏还是不能向妻子说明一切,但于敏还是侧面的想和家人分享这份喜悦,让妻子去买只烤鸭,一起庆祝氢弹爆炸成功! 于敏此举自然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妻子对于敏这几年离家科研的事情却全不知情,怎么也想不明白,氢弹爆炸和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买烤鸭庆祝?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妻子一个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于敏虽然每月都有工资56元,但处处花钱的情况下,入不敷出。 妻子手中的钱一直很紧张,堪堪够满足生活的最低保障,总不能苦了孩子。现在于敏突然要吃烤鸭,这在妻子眼中实在是太奢侈了,毕竟烤鸭在当时可不是日常能吃的东西,和现在普通家庭吃顿大龙虾也差不多了,自然让她感到为难。 于敏说出自己想吃烤鸭的提议后,妻子直接拒绝了,原因是没钱!听了妻子的话,于敏沉默没说话,只是默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叠钞票交给妻子,这是他这7年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奖金。钱不算多,但意义重大,买烤鸭足够了。 于敏为何沉默,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7年时间虽然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贡献,却愧对自己的妻子,这些年让她为难了。一句“没钱”,背后隐藏了多少的辛酸,而于敏还要因为保密原因,不能告诉妻子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是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 于敏的身份一直隐藏了28年,这才公布了“两弹一星”元勋的身份。于敏的妻子苦苦煎熬了28年,终于知道了真相,自己的丈夫如此了不起,不是别人口中的那个“不顾家”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