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0岁郭沫若迎娶22岁发妻张琼华。新婚之夜,郭沫若见妻子太丑,拒绝同

混沌于浮云 2025-10-28 00:00:29

1912年,20岁郭沫若迎娶22岁发妻张琼华。新婚之夜,郭沫若见妻子太丑,拒绝同房,妻子哭着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一个娃吧”,郭沫若不为所动,愤然转身离去。 郭沫若出生在1892年11月16日,地方是四川乐山沙湾镇,那是个地主家庭,爸叫郭朝沛,妈是杜逌芬。他小时候就泡在传统教育里,从四书五经开始背起。1906年,他进了嘉定高等小学堂,学业还算顺溜。三年后,1909年,他考上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那时候他接触到一些新玩意儿,比如西方科学啥的。1911年,他转到成都府中学堂,正读得起劲,一封家书砸过来,爸妈说给他定了亲,对方是苏溪场张家的张琼华,比他大两岁,两家是远房亲戚,算门当户对。 郭沫若看完信,本来心里不乐意,因为他那时候向往自由恋爱,对包办婚姻挺反感的。可家里传统思想重,他也没法硬扛,就同意了。婚期定在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他从学堂赶回家,穿上长袍马褂,跟着旧礼走流程,包括迎亲拜堂啥的。整个过程他都没多大热情,但还是完成了。张琼华1890年生,家里也是富裕户,她没读过啥书,裹着小脚,典型旧式女子。爸妈之前吹她皮肤白皙知书达理,可实际没那么理想。这段婚姻从头就带着不情愿的味儿。 婚礼那天是1912年2月左右,郭沫若按照习俗娶了张琼华。两人被推进洞房后,他揭开她的红盖头,看到鼻孔朝天、小脚裹着,就觉得不对劲,跟爸妈描述的差远了。他当场就想走人。张琼华看他要走,拉住衣袖哭着求他留个孩子,好给郭家传宗接代。可郭沫若没搭理,直接甩开手出门去了。这事儿让他彻底下定决心不碰这段婚姻。婚后他就待了5天,啥亲密接触都没,就收拾东西乘船回成都府中学堂接着读书去了。假期回家,他宁愿睡厢房长凳,也不进张琼华的屋。 这桩婚姻对郭沫若来说就是个枷锁。他本来就接受新思想,觉得包办婚姻束缚人。1914年,他干脆辞别家人,坐船去日本留学,进了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那时候他才22岁,甩掉家里包袱,专心学业。在日本,他不光学医,还搞文学,1921年出诗集《女神》,那可是新文化运动的大作。他还办《创造周报》,1926年参加北伐,当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南昌起义,他也掺和了。之后1928年又去日本避难,研究甲骨文啥的。这些年,他的生活完全脱离了张琼华。 张琼华呢,从结婚那天起,就在郭家过日子。她操持家务,伺候公婆,没一句怨言。郭沫若走了26年,她就这么守着。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偷偷回国,参加抗日。回国后,他结识于立群,俩人1938年同居,1939年补办婚礼,生了4子2女,包括郭汉英、郭世英啥的。同年,他回老家给爸奔丧,在堂前给张琼华鞠了个躬,算表达歉意。可这没改变啥,张琼华还是一个人过。 郭沫若在日本那段,跟佐藤富子过得挺滋润。佐藤富子是护士,1893年生,俩人1916年认识,同居21年,生了4子1女:郭和夫、郭博、郭民英、郭淑瑀、郭志鸿。她帮他取名安娜,俩人日子过得平稳。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扔下她和孩子,回国了。佐藤富子扛着压力,1955年带着孩子来中国,定居大连,改了中国籍。她把遗产全捐了,1994年去世,101岁。 张琼华的日子就苦了。她从22岁嫁进来,到90岁去世,守了68年活寡,没孩子。1980年,她在乐山病逝。郭沫若的家庭挺复杂,他一生三段婚姻,第一段是包办的,第二段自由恋爱,第三段也自主。可张琼华是最吃亏的那个,一直在老家等,从没离开郭家。郭沫若呢,继续他的事业,1937年回国后办《救亡日报》,当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9年后,他当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啥的,一直到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去世。 于立群的结局也惨,1979年她自缢了。郭沫若的子女们,各有发展,长子郭和夫搞化学,其他的散在不同领域。但张琼华啥都没落下,就这么一辈子过去了。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时代背景下,个人选择撞上传统习俗。郭沫若追求新生活,甩掉包袱往前走,张琼华却被困在原地。婚姻这东西,在那时候往往就这样,一方飞黄腾达,一方默默承受。

0 阅读:975

评论列表

大甲棋道

大甲棋道

9
2025-10-28 12:20

无情最是文人,搞不过自己父母想要落个孝顺之名,然后对不起一个女人,说事反对封建包办婚姻!!!!

无心人

无心人

7
2025-10-28 00:19

说白了就是张太丑了而已[滑稽笑]

用户11xxx08

用户11xxx08

2
2025-10-28 14:48

郭后来在日本找了个女人,再后来又有于立群于立忱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