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象,这是贝森特说的话。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贝森特说:“玛莎,我其实是一

微聊生态 2025-10-28 04:09:10

不敢想象,这是贝森特说的话。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贝森特说:“玛莎,我其实是一名大豆农民,所以我也感受到了这种痛苦。” 今年,中国拒绝购买大豆,让美国大豆种植户极为不满。 在吉隆坡达成初步协议之前,贝森特极少提到,中国拒绝下单给美国豆农带来了怎样的痛苦。 贝森特说自己是一名农民,确实不算瞎说。 他在北达科他拥有一大片大豆和玉米地农田,估值在500-2500万美元之间,这些农田每年为他带来10-100万美元租金。 今年早些时候,他还被质疑,有这么多土地,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但他说感受到农民的痛苦,这是故意共情,非常不靠谱。 贝森特是地主,旱涝保收,同时也是一名亿万富翁,按照福布斯的估算,他的净资产大约是6亿美元。 他的“痛苦”和真正的豆农根本不是一回事。普通美国豆农靠几公顷地养家,大豆卖不出去就没钱付化肥款、还贷款,仓库里堆着的豆子会发霉,一家人的生计都受影响。贝森特拿的是租金,不管大豆行情好坏,地里的收成如何,每年10-100万美元的收入基本稳了,顶多是资产估值波动,谈不上断了生路。 利益冲突的质疑早有依据。美国规定内阁官员要在90天内剥离可能引发冲突的资产,可贝森特偏偏把这片靠出口中国吃饭的农田留到最后。他手上管着对华贸易谈判,直接决定美国大豆能不能拿到中国订单,另一边自己的土地收益又和这笔生意牢牢绑在一起,这种双重身份很难让人相信立场纯粹。 中国停购美豆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针对农民。今年5月之后中国就没再下单,背后是对不合理贸易限制的反制。美国豆农的困境,根源是政策把他们推到了博弈前线当筹码,贝森特却避而不谈,只想着用“共情”话术软化中方立场。 市场早就给出了替代答案。中国订单没消失,只是转向了南美。美国大豆丰收季,豆农晒出堆积如山的存货,而南美大豆船正源源不断驶向中国。有调研预测,要是11月中旬前中国不回头,美国要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订单,这些缺口南美很快就能补上。 他的“共情”选在谈判节点出现,太会挑时候。吉隆坡谈判前绝口不提豆农困境,等需要推动协议落地了,突然摆出“农民身份”卖惨。这种时机上的精准,更像精心设计的表达,而非发自内心的关切。 真正的豆农早就戳破了真相。有北达科他的小农户接受采访时说,贝森特根本不懂他们的难处,“他不用半夜起来看粮仓温度,不用愁下季度的种子钱”。那些跑去东南亚找替代市场的农户也坦言,没人能一夜之间替代中国,政策失误的代价却要他们承担。 贸易谈判讲的是对等和诚意,不是靠扮演“受害者”就能蒙混过关。中国的市场从来不是想来就来,美国一边搞限制,一边指望大豆能顺利出口,本身就不现实。贝森特与其装成豆农卖惨,不如拿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这事说到底,是资本和权力裹着“农民”外衣的博弈。贝森特的“痛”是资产缩水的焦虑,普通豆农的痛是生存危机,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贸易合作的基础是互相尊重,靠话术和表演换不来订单。 你们觉得,要是真为豆农着想,该是先解决政策冲突,还是先忙着在镜头前“共情”?贝森特谈判 贝森特贸易

0 阅读:13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1
2025-10-28 07:32

贝大嫂言下之意是说要购豆农破产后的地吗?

猜你喜欢

微聊生态

微聊生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