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出来讲话了,中美达成的部分协议被美国曝光!10月26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总统在11月1日威胁要征收100%的关税,给了我很大的谈判筹码——我相信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允许我们与中国讨论许多其他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 贝森特这话说得挺直接,一点不绕弯子,明摆着就是把特朗普那 100% 关税的威胁当成了谈判桌上的 “硬通货”。 这操作其实也不新鲜,先把最坏的结果抛出来,逼着对方坐下来谈,然后再把 “避免最坏结果” 当成自己的谈判成果,美国人这套极限施压的路数算是玩得熟门熟路了。 不过她也没把话说死,只说达成了 “实质性框架”,没敢往细了讲,估计是怕抢了特朗普的风头,毕竟还特意提了 “不会抢在总统前面”,这官场分寸倒是拿捏得挺准。 但话里的信息量可不浅,光 “避免 100% 关税” 这一条就够让人琢磨的。要知道这关税可不是针对一两样商品,之前有消息说覆盖的都是机电产品、家具、纺织品这些中国对美出口的主力品类,全是美国零售商离不开的高性价比货源。 真要是加征 100%,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2024 年那波关税已经让美国家庭一年多花一千八百多美元了,再来这么一下,本就没稳住的通胀怕是真要炸锅。 现在能达成框架避免这事,说白了也是美国自己扛不住,与其说是谈判赢了,不如说是及时踩了刹车。 更具体的信号藏在农民的事儿上,贝森特特意提了 “解决了农民们的担忧”,还打包票说大豆农民会 “感觉非常好”。这答案其实挺明显的,中美之间的共识里,肯定有针对农产品贸易的内容。 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以前也是美国大豆的头号买家,虽说前几年贸易战之后巴西抢了不少份额,但美国大豆农民心里还是盼着能重新稳住中国市场。 2024 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才两千七百万吨,跟巅峰时候没法比,要是协议能让中国多进口点,对靠大豆吃饭的美国农民来说确实是实打实的好处,毕竟秋季收获季眼看就要到了,这会儿能稳住市场预期比啥都强。 贝森特没说透协议的全部内容,但顺着她的话能摸出点门道,中美这轮谈下来,至少在两个关键地方达成了默契:一个是把 11 月 1 日的关税大棒给按下了,先把贸易战升级的风险控住。 另一个就是在农产品上给了美国农民一颗定心丸,这俩问题解决了,才能接着聊 “许多其他事情”。 这倒符合贝森特的谈判风格,不搞一锤定音,先搭好框架,再慢慢填内容,比之前那种硬邦邦的高压谈判要圆滑不少。 不过这话听着也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什么 “关税威胁给了很大筹码”,真要是中国不吃这一套,这筹码也就成了废牌。 毕竟现在中国早不是被动接招的样子了,稀土管制、市场转向东盟、国产替代产业起来了,手里的反制牌也不少。 真要逼急了,美国损失的可不止是大豆出口,那些依赖中国原材料的美国企业、靠中国市场的零售商,日子都会不好过。 贝森特心里肯定门儿清,所以才赶紧把 “达成框架” 的消息放出来,先把这波危机解了再说。 现在协议细节还没公布,但从贝森特的口风里能看出,这是个暂时的平衡。避免了 100% 关税,美国那边能喘口气,农民不用慌了,通胀压力也小了点;中国这边也换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还能借着这个框架接着谈其他议题。 说白了,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是两边都明白硬刚没好处,才找到的一个台阶。 贝森特特意把消息放出来,估计也是想先稳住国内情绪,尤其是农业州的票仓,毕竟接下来的选举不远了,农民的态度很关键。 至于后续还能谈出些什么,就得看两边的诚意了。但不管怎么说,能把 100% 关税这颗雷给排除掉,对中美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件好事,总比天天盯着关税威胁过日子强。 参考文章:非常点评 10.27 谈判结束,李成钢和贝森特说法不一样,特朗普:中国希望达成协议



搬运工
关税战是美国股市加油机,喊加即降,一谈即升,还别说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美股又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