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这个人就是姜向涛。 姜向涛打小就在地里摸爬,没多少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更别提什么大学文凭了,这辈子最熟的就是泥土的温度和瓜藤的长势。 1995 年那会儿,44 岁的他在黑龙江林甸县的田里种瓜,眼看种菜养鸡都攒不下钱,就琢磨着育种卖种子能多赚点,拉着几个乡亲搭了个小团队,旁人还笑他不务正业,可谁也没料到,这一琢磨竟琢磨出了世界级的大动静。 1998 年夏天,他儿子在瓜地里喊出的一声惊叫,成了改变一切的转折点。那株瓜苗怪得很,每节都挂着小幼果,摸遍整根藤也没见一朵雄花,这便是后来惊动全球的全雌西瓜。 要知道,当时那些戴着实验室白大褂的专家们,拿着基因测序仪昼夜连轴转,日本的育种中心里更是堆着一摞摞失败的记录,十几年砸进去数亿美元,连全雌西瓜的影子都没摸着 —— 这种只开雌花的品种,意味着产量能翻倍,口感还更清甜,是各国育种界盯着的香饽饽,可就是没人能啃下来。 姜向涛没那么多讲究,见这苗稀奇,就赶紧从别的瓜藤上摘雄花授粉,最后小心翼翼收了 138 粒种子。可第二年种下去全是普通西瓜,第三年再试才冒出几株怪苗,后来翻了不少书才琢磨明白,这是罕见的隐性基因在捣鬼,得等它慢慢显形。 没有实验室,他把家里 10 平米的仓房改了育种室,没有恒温设备就用火炕焐着,没有精密仪器就举着放大镜瞅花粉,就这么蹲在地里熬了 5 年,2005 年终于把全雌西瓜的品种稳住了。 他知道这东西金贵,背着背包千里迢迢跑到郑州找专家,谭素英一看就惊了,连忙联系上 “甜瓜大王” 吴明珠院士,老院士当场就夸他了不起,说国外专家十几年都没啃下的硬骨头,竟被一个农民拿下了。 后来吴明珠帮他在海南找了南繁基地,台风天里为了护他的试验苗,连自己的大棚都顾不上,姜向涛就这么在黑龙江和海南之间跑了 18 年,把心血全浇在了瓜田里。 消息传到国外,2007 年和 2012 年,美国和英国的公司两次找上门,开出 300 万美元买断专利,这在当年可是天文数字,足够他全家过上好日子,可姜向涛想都没想就拒了。 他不懂什么国际专利,只觉得这是在咱中国的地里长出来的宝贝,该给国家。后来他把培育出的亲本和新品种全捐给了国家南繁研发中心,光是全雌材料就有 38 个,选育出的西瓜、甜瓜品种达 57 个。 这些年,他的品种推广到了 500 多万亩地里,算下来给农民增加了 20 亿元的收入,连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都种上了他的瓜,还在国际上拿了奖。 70 多岁的年纪,他还每天早上五点就去巡地,地里的试验田挂着手写的标签,农展会上总能看见他凑着看新技术的身影,2024 年又添了四个成功案例。那些当初笑他不务正业的人,如今看着他手里的专利证书,只剩服气的份。 谁能想到,那些拿着高端仪器的国外专家卡了十几年的难题,竟被一个天天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破解了。 300 万美元摆在面前不动心,转头就把宝贝献了国家,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一个老农民认准了理:地里长出来的好东西,就得给国家,给咱自己人用。 现在他还说要活到老育种到老,等干不动了就把经验全教给年轻人,这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执拗和赤诚,比任何实验室的成果都金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