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太原一女婴因出生就残疾,惨遭父母抛弃在火车站,一位拾荒老太太见状,不

史记越玉门 2025-10-27 13:52:21

1994年,太原一女婴因出生就残疾,惨遭父母抛弃在火车站,一位拾荒老太太见状,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将她捡回家,靠每日捡废品捡纸箱抚养女婴长大,谁料,女孩上学时,为省车费,选择每天跑步5公里上下学,硬是跑出不一样的奇迹人生!   当高思恩用仅存的右臂奋力冲过全国残运会800米终点线时,电子计时器定格在2分15秒47的亮眼成绩。   这串数字背后,藏着一场跨越二十余载的特殊接力赛,它的起点不在标准化的体育场,而在1994年太原火车站一个湿冷的纸箱里。 1994年一个雨天,高占仙在熙攘的人流中发现了那个纸箱,里面裹着一个左臂残疾的女婴,小脸青紫,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   周围的路人纷纷劝她别招惹麻烦,毕竟一个靠捡破烂维生的老人,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保障。   但高占仙什么也没说,只是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仅有的棉袄,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生命裹进温暖的怀抱,步履蹒跚地带回了那个不足20平米的棚屋。 棚屋狭小昏暗,四壁透风,却是高思恩生命最初的港湾,喂养成了第一个难题:一罐奶粉要三十多元,而高占仙每月捡废品的收入还不足两百元。   她没有退缩,将面粉兑水调成细腻的糊糊,用小勺舀起,吹凉后一口一口喂进女婴嘴里,昼夜不歇地守护着这个脆弱的生命。   日子清贫到极致,她背着孙女走街串巷捡废品,饿了就拿出一个馒头,总把大的那半塞进孙女手里,自己啃着干硬的小块。   她用自己的脊背,为孙女铺出了一条能活下去的路,还给她取了个寓意美好的名字:高思恩,希望她永远记得这份萍水相逢的善意。   等孙女该上学了,更大的障碍来了:没户口,这意味着,学校的大门对她紧闭,不识字的高占仙,为了让孙女能读书,只能挨家挨户地去求。是她的执着,加上社区的帮助,最终为高思恩敲开了学校的大门。 从家到中学有五公里路程,为了省下几块钱车费,也为了不给奶奶增添负担,高恩恩选择每天跑步上下学。   清晨的薄雾中,傍晚的余晖里,都能看到那个单臂奔跑的瘦小身影,风雨无阻,这一跑就是好几年,累计跑出的路程早已超越了千里。   贫穷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逼着她不断向前,却也意外地唤醒了她潜藏的运动天赋。   2012年校运会上,高思恩一举拿下800米和1500米双冠军,矫健的身姿被体校教练一眼看中,一条专业运动员的捷径摆在了她面前。   但她毅然拒绝了,她深知,奶奶含辛茹苦抚养她,期盼的不只是赛场上的奖牌,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   后来,她放弃了保送南开大学的机会,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山西大学,只为能常伴奶奶左右。   进入大学后,高思恩的赛道愈发开阔,她从未放弃运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各类赛事中摘金夺银,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学业上更是不敢懈怠,课堂上专注听讲,图书馆里潜心钻研,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论文聚焦残疾人社会融入,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更多同类人。   毕业后,她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每一个迷茫的学生,将奶奶传递给她的爱与力量,继续传递下去。   如今,祖孙俩搬进了政府分配的保障房,宽敞明亮的屋子取代了曾经的棚屋。   这场始于一念之善的接力赛,终于迎来了最圆满的结局,高占仙用无私的爱跑完了最艰难的第一棒,为孙女撑起了一片天。   高思恩则用不懈的自强跑完了最精彩的第二棒,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们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爱是跨越苦难的起点,而自强,是抵达梦想终点唯一的道路。

0 阅读:11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