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男子在网上接到客户,客户说他要收购小麦,男子和他谈好价格,100吨小麦280000元,客户派了3辆车来,到男子哥哥家将小麦拉走,男子收到钱后,他又转给了哥哥和自己老婆,谁知过了2天,3人账户全被冻结,啥生意都做不了了,贵州警方联系他说:你收到的钱是涉诈资金!男子和母亲抱头痛哭:俺就是卖个粮食,骗子都要来骗俺呀,俺太不容易…… 10月24日的豫北平原,寒风卷着细碎的麦糠打在人脸上,带着深秋的凉意。 新乡原阳一处粮站的空地上,52岁的张桂兰正摩挲着那张印着102.3吨字样的过磅单,粗糙的手掌把边缘磨得发毛。 手机里“到账280000元”的短信还亮着,她刚跟儿子孙强说要去买斤猪肉改善伙食,口袋里的手机就突然响了起来。 电话那头银行职员的话像块冰,砸得母子俩浑身发僵,您的账户涉及电信诈骗案件,已被贵州警方依法冻结。 张桂兰手里的搪瓷碗“哐当”摔在地上,碎瓷片溅起的麦粒沾着泪水,在风里滚了几圈。 事情要从一周前说起,32岁的孙强在粮食交易群里刷到一条求购信息,自称“李老板”的买家出价比市场价高两分钱,开口就要100吨小麦。 对方说起当地小麦的含水量标准头头是道,还承诺装车后立即转账,孙强放下了戒心。 10月24日天刚蒙蒙亮,三辆货车就开进了粮站。 孙强和张桂兰盯着工人一袋袋搬粮、过磅、封车,直到上午十点货车消失在国道尽头才松口气。 下午两点,到账短信弹出的那一刻,张桂兰特意去小卖部买了瓶饮料给儿子,念叨着“这下能给小孙子攒学费,明年春耕的化肥钱也有着落了。 孙强则盘算着还清之前收粮借的周转金,甚至动了添台新收割机的念头。 这份喜悦没能维持四个小时,傍晚六点多的银行来电,让所有规划都成了泡影。 孙强反复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核实,每一次确认都像往心里扎针。 等联系上贵州警方才知道,那个“李老板”是洗钱团伙成员,专门利用粮食交易“量大、现金流集中”的特点洗白涉诈资金。 他们母子稀里糊涂成了“工具人”,而三车小麦早已被转卖,去向成谜。 警方介绍,团伙成员会伪装成专业买家,用合理报价获取信任,再用涉诈资金完成交易。 随后迅速将货物转卖变现,把“黑钱”变成“正经货款”。 等受害者报案,警方冻结资金时,合法商户就成了无辜的牵连者。 法律本应是无辜者的保护伞,最高法、最高检的司法解释明确,“善意取得”的财物不应被追缴。 而像孙强母子这样“不知情、按市场价交易、完成交付”的情况,完全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也要求,与案件无关的财产需三日内解冻,但现实往往骨感。 这事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替母子俩揪心。 有人提出,粮站周边和高速路口的监控密密麻麻,顺着三辆货车的轨迹找司机,或许能摸清小麦去向。 还有人说,转账的IP地址哪怕是虚拟的,警方也能通过技术手段缩小范围。 这些朴素的建议,透着公众对真相的期待。 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让农民卖粮少踩坑。律师建议,大额交易最好走公司账户,保留完整凭证,可对大多农户来说,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做到。 网友们呼吁,相关部门该出台更接地气的防骗指引,同时警方在冻结账户时,能否建立更高效的甄别机制,别让老实人的血汗钱卡在流程里。 28万对办案机关或许是个数字,对孙强母子却是全年的收入、生存的希望。 当法律的刚性遇上民生的温度,如何更快分清赃款与活命钱,如何让善意取得的规则真正落地,正是这场风波留给我们的重要考题。 信息来源:黄河新闻2025-10-26发布:河南一男子网上联系买家,28万卖掉家中100多吨小麦,两天后因资金涉诈被冻结,小麦也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