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价格“雪崩”始末:从3200元抢货到2000元无人问,年轻人不买账了 2

一半小苹果 2025-10-26 14:13:24

茅台价格“雪崩”始末:从3200元抢货到2000元无人问,年轻人不买账了 2025年的白酒市场,茅台的“神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谁能想到,曾被炒到3200元一瓶、黄牛靠倒货就能日赚万元的53度飞天茅台,如今在京东等平台不到2000元就能轻松下单;就连中秋国庆双节这个本该“酒气冲天”的旺季,黄牛们却集体哭诉:“2300元成本拿的货,按现在市场价卖,卖一瓶亏一瓶!”这场从“抢着要”到“没人接”的反转,彻底撕开了茅台延续多年的光环。 要弄明白茅台为何“失宠”,得先看透它过去的“赚钱套路”。长期以来,茅台的价格体系里藏着三层“猫腻”:1169元的出厂价是酒厂的“基本盘”,1499元的建议零售价从来只是“纸面数字”,真正左右市场的,是经销商和黄牛联手炒出来的“天价”。2016年时,茅台年产量才3.93万吨,配额比黄金还金贵——谁家手里有配额,能在酒桌上吹半年;消费者买酒也不是为了喝,而是像囤股票一样囤茅台,“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成了行业潜规则,黄牛囤货的疯狂劲儿,比股市里追涨杀跌的散户还猛。 但这两年,两记“重拳”直接打碎了这套玩法。第一拳是茅台自己“掀桌子”:在天猫、京东开官方旗舰店,线下直营店越开越密,i茅台平台还动不动就加大投放,连中秋家宴套餐都直接卖给个人消费者。这波操作把中间商层层加价的链条砍得稀碎,曾经的“配额大佬”,现在得和普通消费者一起在官方渠道“拼手速”;第二拳是产能“放量”,从2016年的3.93万吨涨到2024年的5.63万吨,销量快翻了一倍。供给一上来,社会库存直接“爆仓”——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约900天,也就是说,一批酒得在仓库里摆3年才能卖完,不少经销商被库存压得现金流断裂,只能看着酒在货架上“落灰”。 比库存更致命的是,“喝酒的人”正在断代。50后、60后曾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懂酒、爱喝,酒桌上摆瓶茅台,腰杆都能挺直三分;可现在,这代人受血压、肝功能拖累,就算茅台递到嘴边,也只能摇摇头;90后对白酒的“烧喉咙”味普遍抵触,觉得不如奶茶、果酒顺口;00后更直接,把茅台看作“父辈的酒”,觉得它带着“旧时代的严肃感”,连碰都不想碰。代际消费的鸿沟,让茅台的“受众池”越缩越小。 更关键的是,茅台的“身份价值”也在崩塌。以前商务宴请、求人办事,拎两瓶茅台就能“打开局面”,酒桌上摆上茅台,气氛都能热三分;现在反铺张浪费政策收紧,抱着箱子茅台请客,怕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曝光”;禁酒令一出,更是堵死了不少灰色消费场景。就连公司年会这种传统“酒局”,酒水也从白酒换成了果汁、茶水,年轻人更以“不喝酒、保持清醒”为荣——朋友圈里晒茅台的动态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再等等,看它还能跌多少”的“等等党”,有人调侃:“去年买茅台是投资,今年是消费,明年可能就成超市货架上的‘平价酒’了。” 说到底,茅台的困境不是“酒不好”,而是商业逻辑“失灵”了。过去它卖的不是酒,是“稀缺性”和“身份符号”;现在供给多了、消费文化变了,符号撑不起价格,自然要从“金融产品”跌回“消费品”的原形。不过,说茅台会“凉透”也不现实:它的酿造工艺决定了产能不会无限涨,仍是中国白酒的“顶流”,收藏价值和文化底蕴还在。只是曾经的“神话”碎了,茅台得好好想想:没了“身份滤镜”,该怎么留住现在的消费者?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青菜萝卜葱

青菜萝卜葱

2
2025-10-26 14:29

300一瓶都不喝

猜你喜欢

一半小苹果

一半小苹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