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比特币被美国“抄家”!没破解私钥却轻松得手,加密货币信仰崩塌了 20

一半小苹果 2025-10-26 14:13:20

150亿比特币被美国“抄家”!没破解私钥却轻松得手,加密货币信仰崩塌了 2025年10月,加密货币圈炸开了锅——美国司法部突然宣布,硬生生“转走”了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手里的127271枚比特币,按市价算足足150亿美元!更离谱的是,主谋陈志至今还在逃,这些存在私人钱包、号称“握私钥就绝对安全”的资产,竟被美国政府“合法接管”,把加密圈信奉多年的“去中心化=不可监管”信条,撕得粉碎。 这事儿的根儿,藏在一个东南亚“杀猪盘”帝国里。英柬双国籍的陈志,表面上把太子集团包装成做房地产、金融的跨国大公司,背地里却在柬埔寨搞了好几个封闭“诈骗园区”。他们用“月薪3万招客服”当诱饵,把境外劳工骗过来就锁起来,每人管几百个社交账号,照着统一脚本跟人“处对象”,再忽悠对方投钱——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杀猪盘”。美国财政部统计,2024年美国人光栽在东南亚这类诈骗里,就丢了超100亿美元,比前一年涨了66%。 为了洗白赃款,太子集团玩起了“高科技”洗钱:先用“喷射-漏斗式”手法,把比特币拆成几十笔,转到一堆中间钱包里“搅浑水”,再偷偷合并到核心地址。可这批比特币的“黑历史”根本藏不住——链上分析机构Elliptic和Arkham Intelligence一查就发现,它们和2020年LuBian矿企被盗的127426枚比特币几乎一模一样。当年矿企被盗后,还在链上给黑客地址发过小额交易,附言“把钱还回来,给你奖励”,只是这笔钱沉寂了快4年,2024年中期才开始动,而移动路径刚好和太子集团的钱包群对上了。 美国能“不破解私钥就拿资产”,靠的是一套“技术追踪+司法硬刚”的组合拳。第一步先“链上画地图”:比特币的区块链是公开账本,每笔交易都留痕。太子集团以为拆分转账能躲,殊不知频繁“分散-汇聚”的操作,在链上分析工具里成了“独特指纹”——调查人员用聚类算法一分析,所有零散地址都指向了太子集团这个“幕后黑手”。第二步“断它财路”:美国财政部直接把陈志和相关公司拉进制裁名单,只要是美国管得到的银行、支付机构,都不准跟他们交易,相当于堵死了比特币换成美元的路。第三步最关键:执法人员拿着搜查令,找到钱包的助记词、硬件设备,或是拿到了交易权限,之后走合法流程转账,把比特币“光明正大地”挪到了政府托管钱包里。 更打脸的是,这事儿还暴露了私钥的“致命bug”。查出来陈志团伙用的钱包,私钥是靠有问题的伪随机数生成器造的——就像用固定公式算密码,看着随机,其实有规律,受这个漏洞影响的钱包地址超22万个。其实我们平时用的“随机数”大多是“伪随机”,全靠算法模拟,要是算法有毛病,随机性不够,黑客就能顺着线索猜出私钥。早年有些钱包让用户拿鼠标在屏幕上乱晃生成种子词,就是想用人类“没规律的动作”,给私钥加道安全锁。 这150亿比特币的去向更不一般。以前美国没收比特币后,大多会公开拍卖,比如当年的丝绸之路案,但这次不一样——2025年3月白宫刚签了行政令,搞了个“战略比特币储备”机制,这批资产很可能直接变成美国的“国家比特币储备”。这么一来,美国就成了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主权国家,等于搭建起“链上追踪→制裁断流→司法接管→国家储备”的监管闭环。 这场没收行动,算是给加密货币判了“信仰死刑”:区块链的公开性本是技术优势,现在成了执法部门的“追踪利器”;私钥的安全性,在国家司法程序面前根本不够看。当比特币“藏赃款工具”的核心价值都保不住,它所谓的“投资价值”,恐怕真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0 阅读:17
一半小苹果

一半小苹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