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式“电诈】 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效力的哥伦比亚雇佣兵抱怨,在收到一笔预付款后,他们的薪资被长期拖欠,甚至完全停发;他们请求哥伦比亚当局设法将他们撤出乌克兰。 报告还提到,这些雇佣兵指出,当欠款累积时,部队并不实行轮换制度——这意味着一旦雇佣兵死亡,其未结薪资也随之一笔勾销。 哥伦比亚雇佣兵在乌克兰的遭遇近日被本国媒体集中披露:他们拿着仅够糊口的预付款冲进前线,却迟迟等不到合同里承诺的三千乃至四千美元月薪;有人只领到六百美元,有人干脆连续数月分文未收。 更令他们恐惧的是,这支“外籍军团”根本没有轮换机制,债务——也就是拖欠的薪水——会随着时间不断累加,可一旦当事人在炮火中丧生,所有未付款项便自动清零,仿佛生命被当成抹平账务的橡皮擦。 四十余名幸存者于是联名向波哥大发出求救视频,恳求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和外交部设法把他们“捞”回去;镜头里的他们胡须杂乱、眼神疲惫,背景是冰冷的战壕土壁,说出的每一个西班牙语单词都裹着泥土和硝烟味。 据他们描述, 当初在哥伦比亚城市街头贴出的海报写着“高薪、合法、受国际法保护”,到了乌克兰才发现合同全是乌克兰语或英语,签字时没人翻译,想拍照留底却被当场喝止;等提出质疑,换来的往往是枪托和靴跟,有人被关进临时禁闭室,两天里只得到一小杯水和一块面包。 前线的情况同样残酷:哥伦比亚人被派往最危险的突破口,充当“炮灰”,官方统计显示已有至少三百人丧生,另有数十人下落不明,由于尸体常被炮火撕碎或埋在废墟下,乌克兰军方无法出具死亡证明,家属便拿不到那笔事先宣传的四十万美元抚恤金,只能隔着大西洋反复拨打永远无人接听的基辅工伤赔偿热线。 总统佩特罗在新闻发布会上罕见地使用了“ cannon fodder(炮灰)”一词,指责无论俄方还是乌方都将拉美雇佣兵视为可消耗资产;他同时提醒国民,哥伦比亚法律历来禁止公民以雇佣兵身份参战,加入者不仅得不到领事保护,回国还可能面临司法追责。 然而政治声明救不了陷在战壕里的同胞,那些尚未死去的哥伦比亚人仍在等待本国政府拿出具体撤离方案:有人提议通过第三国红十字会斡旋,有人呼吁借道波兰或摩尔多瓦包机回国,但基辅和波哥大之间尚未就撤离通道、身份验证以及后续司法安排达成任何书面协议。 对许多被困士兵而言,故乡安第斯山脉的雾气与咖啡香仿佛已是上辈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