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急先锋沈伯洋这下凉凉了!沈伯洋父子用大陆赚的钱养台独,本想换个马甲就能继续大把捞钱,没成想新公司刚开张,就直接被海关拍死了,资金链也被彻底掐断。 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些台湾政治人物既在大陆赚着大钱,又拿着这些钱去支持反大陆的政治活动,以为这种两面三刀的生意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沈伯洋和他父亲沈土城的故事,正是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最终被彻底戳破的典型案例。 从表面看,这场风波可能源于一笔商业纠纷,但实际问题要复杂得多,背后隐藏的是一条台湾“台独”分子从大陆市场获得资金的路径。 沈家通过经营兆亿公司,几十年间从大陆赚取了超过一亿人民币,而这笔钱的来源几乎全部来自大陆市场。 沈土城和儿子沈伯洋的生意,主要依赖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大陆企业,但让人震惊的是,他们赚到的钱,不仅没有回馈大陆,反而被用来支持台独活动。 沈伯洋每年将公司15%的利润投入到“黑熊学院”,该学院主要培训台湾年轻人进行反大陆对抗,甚至还资助反大陆的街头游行,用赚来的钱反过来攻击大陆,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讽刺。 而大陆对此的反应,也从来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采取了精准有力的反制手段,起初,大陆通过政治声明对沈伯洋进行了公开“点名”,宣布他为“台独顽固分子”,并立即暂停了他和家人的大陆及港澳通行证。 这一步直接让沈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后续行动提供了清晰的打击目标,接下来,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指出任何支持分裂活动的行为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最重可判无期。 这一法律威慑,使得所有后续措施有了坚实的基础,很快政府相关部门就采取了具体行动,国台办发布禁令,切断了兆亿公司在大陆的所有业务合作,同时海关总署也迅速对其“下马”的替代公司进行封堵,精准打击。 但是沈家尝试通过“金蝉脱壳”来逃避打击,沈土城急于寻找新的生意途径,便在6月中旬注册了新公司“Sicuens”,并通过调整股东结构,企图掩盖其与原公司之间的关系,甚至还在文件中注明了“中国台湾”的注册地,想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家不相关的公司。 只不过,这种小伎俩在如今的大陆大数据监管面前毫无隐蔽性,海关一对比相关资料,就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伎俩。 就这样,新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就在7月15日被吊销资格,17万美元的货物被扣在港口,银行账户也被冻结,沈家损失了数十万美元。 沈家本以为这套“金蝉脱壳”的方法能帮他们逃避监管,结果一切都在短时间内崩溃,公司业务陷入困境,仓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货物,而“黑熊学院”也因资金断裂开始裁员。 更加糟糕的是,在台湾,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舆论风暴,即使是民进党的支持者,也开始批评沈家“吃大陆饭砸大陆碗”,甚至有国民党立委公开谴责他们的两面派行为。 沈伯洋之前还声称他父亲与大陆早已断绝生意关系,但贸易记录显示,兆亿公司直到今年3月仍在继续与大陆做生意,沈家此举的虚伪面目彻底暴露。 这场风波充分展示了在两面下注的投机者最终将面临的尴尬结局,沈家希望通过“双面游戏”来兼顾商业利益和政治立场,但大陆的一系列精准反制措施却让他们的计谋彻底失败。 此案例给那些试图在大陆经济利益和“台独”政治立场之间游走的人敲响了警钟,这种“两面派”行为,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