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翁帆在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先生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她站在家属队伍的最前面,穿着一身黑衣服,脸色特别苍白。一双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手里紧紧攥着纸巾。她腰杆挺得笔直,但仔细看,能发现她身子在微微发抖。有人过来安慰她,她点点头,说话声音很轻,带着哭腔,听着就让人心疼。虽然杨先生的三个子女也都站在她身后,神情哀痛,但谁都看得出来,最舍不得杨先生的,就是翁帆。 这份深厚的感情,是二十多年一天一天积累下来的。当年他们结婚,一个82岁,一个28岁,54岁的年龄差,引来不少闲话。可这么多年,他们从不跟人争辩,只是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在清华园里散步,翁帆总是放慢脚步,陪着杨先生慢慢走。杨先生年纪大了,走路需要搀扶,翁帆就稳稳地扶着他的胳膊。后来杨先生病重,说话困难,翁帆就找来一块小白板,一笔一划地把话写下来帮他跟人交流。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陪伴,让当初那些议论声渐渐消失了。 杨先生的子女们,对翁帆是尊重和认可的。这次告别仪式让翁帆站在家属首位,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家人的情分,体现在一些温暖的称呼里,比如“翁女士”、“小翁”或者更亲切的“帆帆”。 当灵柩被抬起来的时候,翁帆不自觉地跟着往前挪了几步,脚步都有些站不稳,眼睛一直望着灵柩的方向,直到被亲友轻轻扶住才停下来。她终于忍不住,用手捂住脸,肩膀颤抖着。往后的日子,清华园的书房里,杨先生的手稿或许还整理得整整齐齐,只是那个坐着看报、需要她递上热茶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