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八宝山前面那安安静静的长队 才明白一个搞物理的老人,能让这么多平常百姓记挂在心里。周五一大早,本该是赶着上班的点,队伍却从殡仪馆门口一直排出去,拐了好几个弯。人群里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每人手里都拿着白菊花。 有人从江苏、河南坐了夜班火车赶来,就为来送送杨先生。一位老太太说话时声音有点抖,她说,杨先生这样的人,让人心里觉得踏实。还有个爸爸拉着小女孩,他说要让孩子看看,什么叫真正值得佩服的人。 很多人可能连“宇称不守恒”这几个字都念不顺,更不懂那些高深的物理公式。但大家知道,这个老先生一辈子就做两件事:一是把人类搞不懂的东西弄明白一点,二是帮中国的科学往前挪一步。1971年他悄悄回国访问,后来一批批送年轻学者出国学习,这些人成了后来科研的顶梁柱。 八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在清华教室里给刚上大学的孩子讲物理课。学生问问题,他从来不着急,慢慢讲清楚。2015年他正式回来定居,有人问他这把年纪图什么,他只说,这是该做的事。 队伍慢慢往前移动,没人说话,只听见脚步声。杨先生这一辈子,从清华出发,走遍世界,最后又回到清华。他留下的不只是纸上的公式,更是一种认真活过的样子。那天上午,几千人站在凉飕飕的风里,不是送别一个大人物,而是送一位活明白了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