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谈中美互收靠港费,感慨这事没有赢家,还说美国这是为了纠正不公平 10月22日,卢比奥谈到中美互收靠港费,觉得这可能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可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声称美国这么做并非为了短期施压,而是要去“纠正长期存在的不公平”。 他这话听起来好像是从大局出发,其实就是把美国主动挑起事端的责任,推给所谓的“公平”,同时也给美国的落后找个借口,要知道美国现在的造船业早就没了上世纪的风光——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完工量数据里,中国占比42.3%,韩国31.8%,美国连5%都没摸到,本土最大的造船企业亨廷顿英格尔斯,今年前8个月接到的商船订单还没中国一家中型船厂多。 更尴尬的是,美国造船成本比中国高3倍还多,同样造一艘18万吨散货船,中国船厂报价6800万美元,美国要卖到2.1亿美元,这样的竞争力差距,哪来的长期不公平? 明明是自家造船业撑不起场面,美国却没想着怎么补短板,反倒琢磨起用收费卡脖子,早在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借着“301调查”的由头,给中资船舶量身定了套涨价方案:10月14日起每净吨收50美元,之后每年涨,到2028年要飙到140美元,连挂外国旗但中国造的船都要挑贵的收。 可有意思的是,这政策落地当天就掉了链子,因为正好恰逢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海关没人核查船舶信息,收费全靠船东自觉上报,有的船东干脆先停靠加拿大港口再转关,有的直接拖着不缴,美国运输部自己都承认,首周收费收缴率还不到30%,活脱脱演了出自导自演的闹剧。 反观中国的反制措施,倒是透着股明明白白的底气,交通运输部同步出台的规则里,按船舶净吨分了四档收费,2025年每净吨400元,2028年涨到1120元,还明确写了同一航次多港停靠只收首港费、人道主义救援船舶豁免,甚至附上了在线缴费的操作指南。 所以,卢比奥说“没有赢家”根本就没看全面,而且市场早就用脚投了票,9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环比降了8.4%,铝制品进口量直接跌了43.8%,西北海港联盟(涵盖西雅图、塔科马港)10月首周的进口额同比暴跌34.6%,连洛杉矶港的起重机都开始闲置晒太阳。 中国这边也早有准备,中远海运直接把美西航线的运力削减了22%,20艘集装箱船转去了亚欧航线,招商局物流则增加了东盟航线的班次,9月中国对东盟的海运量同比涨了12.3%。 现在连美国的《华尔街日报》都承认,跨太平洋贸易正在往亚洲内部和拉美转移,太平洋不再是全球航运的核心通道,这恐怕是喊着“纠正不公平”的卢比奥没料到的,本想靠收费逼中国让步,反倒把自己的贸易优势给弄没了。 其实说到底,美国就是想靠单边制裁卡住中国的航运通道,却忘了全球贸易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的农产品、能源产品要靠中国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产品也支撑着美国的民生供应。 中国的反制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守住贸易公平的底线,毕竟真正的公平,从不是靠收费制造壁垒,而是靠提升自身竞争力赢得市场,卢比奥与其在镜头前感慨“没有赢家”,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美国造船业的成本降下来,怎么让民众不用为涨价的商品发愁,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可比编造“不公平”的借口有用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