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死人才穿的寿衣,竟被旅游的老外看上了! 最近,江苏不少寿衣店的老板都遇上了稀罕事——店里来了一群背着双肩包、举着手机拍照的外国游客。这些老外一踏进店里,眼神就直勾勾地落在了货架上的寿衣上,有的伸手轻轻摸面料,有的拿着手机对着衣服上的花纹拍个不停,还拉着老板连比划带问价。 老板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意解释“这些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寿衣”,没想到老外们听了反而更感兴趣,连连摆手说“没关系,我们就觉得好看”,不少人当场就挑了件绣着龙凤图案的,有的还顺带买了顶绣着牡丹的帽子,付完钱乐呵呵地提着袋子走了,店里的老顾客见了都忍不住好奇地多看几眼。 这事儿说透了也不奇怪,主要是中国寿衣本身就藏着不少“门道”。咱们向来把丧葬当成人生大事,觉得逝者穿得体面,是对他们的尊重,所以做寿衣一点儿都不含糊。 面料得用最好的,要么是光滑的绸缎,要么是柔软的棉布,摸上去手感特别舒服;上面的花纹更是讲究,得是龙凤呈祥、富贵牡丹、云纹这些寓意好的图案,而且大多是手工绣出来的,就拿江苏本地的苏绣寿衣来说,绣娘得一针一线慢慢缝,有的一件衣服要绣上十几天,针脚细得跟头发丝似的,图案里的凤凰尾巴、牡丹花瓣都栩栩如生,看着就跟艺术品似的。 这些精致的工艺,正好戳中了外国游客对东方传统美的喜好,他们哪儿见过这么细腻的刺绣衣服,自然就挪不开眼了。 不过换个角度想,老外不介意寿衣的用途也很正常,因为他们的丧葬文化和咱们不一样。在很多外国国家,逝者的衣服都比较简单朴素,注重的是肃穆庄重,不像咱们有这么多讲究的花纹和寓意。 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寿衣就是一件绣工精美的传统服饰,根本不会联想到“丧葬用品”的特殊含义,只觉得这衣服花纹漂亮、工艺独特,买回去既能自己穿,也能当纪念品送给朋友。 而且这些年中国传统服饰越来越火,汉服、旗袍在国外都有不少粉丝,寿衣虽然是个特殊品类,但凭着一身的好工艺,意外成了老外眼中的“冷门宝藏”。 对于这种现象,文旅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说,这其实就是不同文化碰撞出来的有意思的事儿。中国的传统工艺里藏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审美,不同国家的人看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角度。 老外买寿衣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咱们的传统工艺确实有吸引力,能让外国人喜欢;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和外国人交流文化的时候,得互相尊重彼此的习惯,比如店家提前说明寿衣的用途,老外也尊重咱们的文化寓意,这样大家才能开开心心地交流。 毕竟文化本来就是多样的,你眼里的“特殊用品”,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艺术宝贝”,这种差异反而让文化交流更有乐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