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儿子依旧被枪毙,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报复斯大林! 列昂尼德是赫鲁晓夫第一次婚姻的孩子,打小就长歪心思。早年在乌克兰基辅服役时,他就跟一伙匪徒勾肩搭背,抢劫、斗殴的坏事干了一箩筐。 那时候赫鲁晓夫已经是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靠着这层关系,列昂尼德硬是从枪口下捡回一条命 —— 同案的匪徒全被枪毙,他却连监狱门都没进。这第一次法外开恩,没让列昂尼德收敛,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卫国战争爆发后,列昂尼德成了歼击机驾驶员,可旧习难改。1941 年末在古比雪夫养伤时,他醉酒后跟一名海军军官比枪法,打赌头顶瓶子射击。第二枪没打中瓶子,直接击穿了军官的眉心,人命官司就这样闹大了。 赫鲁晓夫得知消息后,连夜坐飞机赶到莫斯科,一见到斯大林就扑通跪下,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求斯大林饶儿子一命。 斯大林起初态度冷淡,赫鲁晓夫竟扶着地板往前爬,死死盯着斯大林的靴子哀求,直到警卫把他架走。或许是看在赫鲁晓夫多年卖命的份上,斯大林最终松口,让列昂尼德上前线立功赎罪,又一次给了他机会。 可列昂尼德根本不配这份宽容。1943 年,他驾驶的战机突然转向德军阵地,直接投敌当了叛徒。德军正愁找不到瓦解苏军士气的突破口,抓住政治局委员的儿子如获至宝,把他打造成宣传工具,到处吹嘘苏军高层亲属投降的 “事迹”。 这消息传到斯大林耳朵里,老人家气得拍了桌子,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叛徒绑回莫斯科审判。 克格勃的人真就把列昂尼德从德军控制区绑了回来,一沓厚厚的卷宗摆在了军事法庭上:基辅通匪、醉酒杀人、战场投敌,桩桩件件都是死罪。 赫鲁晓夫这回彻底慌了,短短几天里把能求的人都求遍了,贝利亚、谢洛夫这些实权人物都不敢搭话,他只能再去找斯大林。办公室里,这位日后叱咤风云的领导人第二次跪下,甚至愿意用自己的乌纱帽换儿子的命,可斯大林只是冷冷看着他,没松一句口。 更让赫鲁晓夫绝望的是斯大林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谢尔巴科夫第一个站出来,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爹是高官就破例”,贝利亚紧跟着翻旧账,历数列昂尼德两次被饶恕的往事。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这些老臣全都附和,最后斯大林一锤定音:“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你得站稳立场。要是这事搁我儿子身上,我再痛也得认这个判决!” 这话像把刀,彻底扎死了赫鲁晓夫的希望。 不久后,列昂尼德被执行枪决,赫鲁晓夫抱着儿子的遗物,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魄,可眼里藏着的恨意,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斯大林大概没想到,这个当众下跪的男人,会在他死后掀起滔天巨浪。1953 年斯大林刚咽气,赫鲁晓夫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当年参与处理列昂尼德案件的人。 谢尔巴科夫已经死了,赫鲁晓夫仍不解气,下令取消以他名字命名的莫斯科城区,铲平他的纪念碑,不准任何人再提起这个名字。 贝利亚没等审判就被枪决,连份像样的卷宗都没留下。阿巴库莫夫明明是冤案,眼看要释放,被赫鲁晓夫硬生生塞进 “列宁格勒案件” 里判了死刑。 更离谱的是,1956 年的苏共二十大上,他突然抛出 “秘密报告”,把斯大林批得一无是处,说他搞个人崇拜、滥杀无辜,甚至翻出几十年前的旧案。 当时好多老党员都懵了,觉得他翻脸比翻书还快。可那些知道列昂尼德事件的人心里清楚,这哪是反对个人崇拜,分明是报当年的杀子之仇。 有人说列昂尼德是英雄,飞机残骸里发现了他掩护战友的证据,但这更像是赫鲁晓夫后来造的舆论。 克格勃的档案里明明白白记着他叛国的供词,斯大林要是真徇私,完全可以像当年那样再饶他一次。可赫鲁晓夫不管这些,他只记得自己两次下跪的屈辱,记得儿子冰冷的尸体。 想想看,一个父亲为了儿子放下所有骄傲,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最后还是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份恨哪能轻易放下? 斯大林可能到死都没想到,自己当年坚持的 “法理”,会在死后招来这么狠的报复。而赫鲁晓夫这场迟来的复仇,终究还是把苏联的历史搅得更加扑朔迷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