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抛弃了俄罗斯!”俄专家抱怨中国在俄乌保持中立,不仅暗示普京或许会和美国结盟,还表示不能只依靠中国,那么现在看来俄罗斯是真委屈,还是打不赢急眼了? 说俄罗斯真委屈,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毕竟所谓的“被抛弃”更像是自己的预期没达标后的情绪宣泄。 先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真的撒手不管,2024年中俄贸易额冲到了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可不是“抛弃”该有的样子。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还涨了4.1%,达到1154.9亿美元,小到日常消费品,大到工业设备,基本没断过供,要是真抛弃了,这些生意早该停了。 能源合作更是实打实的支撑,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天然气管道输气量310亿立方米,再加上86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些能源不仅帮俄罗斯保住了重要的外汇收入,还直接对冲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出口缺口。 要知道,俄罗斯之前靠欧洲市场吃饭,现在欧洲那边断了,中国这边接过来的份额越来越大,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都快满负荷运行了,还规划着2号管道未来年输气500亿立方米,这种力度的合作,怎么看都跟“抛弃”沾不上边。 再说说所谓的“中立”,中国这立场又不是为俄乌冲突专门定的,一贯都是这样。 2025年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国投了赞成票呼吁停火,但对欧洲国家想加的“俄罗斯全面侵略”这种定性条款没同意,俄罗斯自己提的“处理冲突根源”修正案没通过,中国也没偏帮,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本就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俄罗斯自己也清楚,中国要是真的不保持中立,跟着西方一起制裁它,或者像北约那样直接军援,先不说国际舆论,美国立马就得把制裁大棒挥到中国头上,到时候中俄之间的贸易和能源合作恐怕都得黄,最后吃亏的还是俄罗斯自己。 至于俄专家暗示普京可能和美国结盟,这想法未免太不切实际了,美俄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冲突。 美国把俄罗斯当成主要战略对手,通过北约东扩一步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才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俄罗斯实在受不了家门口的威胁了,就像当年美国对古巴导弹危机反应激烈一样,谁也不想让对手把刀架在脖子上。 2024年8月美国还在加码制裁,一口气把42家中国实体都列进清单,就因为这些企业给俄罗斯提供了机械工具和电子零部件,可见美国对遏制俄罗斯有多上心,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跟俄罗斯结盟? 顶多是像2025年那样,特朗普派人去谈停火,但核心还是为了美国自己的选举利益,根本不是真的想跟俄罗斯和好。 再看俄罗斯的战场处境,说它没压力是假的,2024年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都到6.7%了,佩斯科夫自己都说快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那时候可是苏联军备竞赛最紧张的时候。 钱花了不少,但装备消耗得更快,西方统计俄军至少损失了650辆主战坦克,乌克兰那边算得更狠,说接近1200辆,到后来只能把50年前的T-62坦克拉出来凑数。 精确制导武器也不够用了,只能用老式反舰导弹对地攻击,精准度差得很,还容易造成平民伤亡。 虽然绍伊古说乌军损失近50万人,但俄军自己的伤亡也不会少,这种消耗战打久了,谁都扛不住。 西方的制裁也确实掐住了俄罗斯的脖子,芯片这些关键零部件进不来,军工生产都受影响。 这时候俄罗斯自然希望中国能给更多支持,最好是直接站队,甚至提供军事援助,但中国的外交原则摆在那儿,不结盟也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可能顺着俄罗斯的心意改变立场。 于是就有了专家的抱怨,说不能只依靠中国,这话听起来硬气,可实际上俄罗斯现在能依靠的也就那么几个伙伴,白俄罗斯主要是政治支持,伊朗给点无人机,真正能在经济上帮衬的还是中国。 2024年中俄之间86个大型合作项目在推进,投资额18万亿卢布,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支持,要是真把中国推开了,俄罗斯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其实俄罗斯心里也清楚中国中立的好处,要是中国真的站队,西方肯定会把对俄的制裁扩大到中俄所有合作领域,到时候原油天然气卖不出去,人民币结算体系也得受影响,反而得不偿失。 现在的抱怨更像是一种施压,想逼中国在中立的基础上再偏自己一点,毕竟战场打得不顺,经济又被制裁,心里着急在所难免。 只是这种抱怨找错了对象,中国给的支持已经很实在了,总不能既要经济上的好处,又要政治上的站队,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事。 再说了,真要解决问题,还是得在战场上或者谈判桌上想办法,靠抱怨盟友根本没用,反而显得自己没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