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陈赓和廖承志在上海法租界先后被捕,廖承志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主动提出要说出共产党藏在哪里,这让法国巡捕很意外,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辜笑] 在被押送途中,廖承志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巡捕房附近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来回走动。 在拘留所,他趁守卫不备与早前被捕的陈赓短暂接触,两人交换信息后,廖承志更加确定组织内部可能出现了问题。 廖承志随即向巡捕提出带路寻找共产党据点,五名警员紧随其后,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他带着巡捕在街巷间穿行,最终停在一栋二层小楼前——这里并非党的秘密据点,而是他母亲何香凝的住所。 何香凝开门瞬间,廖承志迅速用家乡话简要说明被捕情况,并暗示组织内部有奸细。 虽然巡捕立即打断对话,但关键信息已成功传递,何香凝当即判断形势危急,立刻联系了宋庆龄。何香凝凭借国民党元老廖仲恺遗孀的身份,通过媒体公开事件详情。 宋庆龄同时在报刊发表文章,谴责国民党与外国势力勾结的行为,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上海各界对政府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在舆论压力下当局最终释放了廖承志。 这一事件成为廖承志革命生涯的重要转折,他1925年投身学生工人运动,最初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毅然与国民党决裂,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他远赴欧洲,在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地组织工人运动,并代表中共出席莫斯科的国际会议。 1933年加入红军后,廖承志在川陕苏区担任要职,长征途中,因与张国焘的政治分歧,他被错误指控为“特务”而遭囚禁。 直到1936年,在共产国际干预和周恩来帮助下,这一冤案才得以平反。 抗战期间,他在香港开展工作时不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直至1946年才获释返回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主持统战和侨务工作,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78年他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回顾这段历史,廖承志在危急关头展现的机智与勇气令人敬佩,他利用敌人的心理,巧妙传递信息,最终化险为夷,这种临危不乱、善用策略的智慧,不仅体现了革命先辈的斗争艺术,也为今人处理复杂局面提供了宝贵借鉴。 这段历史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廖承志同志绝对是急中生智,在那种危急关头能想到通过这种方式把消息传递出去,不仅救了自己,更救了很多同志,这胆识和智慧没谁了。” “何香凝和宋庆龄两位先生太了不起了,这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动舆论,逼得国民党不得不放人,说明任何时候民心向背都是最关键的啊。” “看完才知道廖承志的一生这么传奇,坐过国民党的牢,也在长征路上被自己人冤枉过,但信仰始终没动摇,老一辈革命家真的太不容易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所以说地下工作真的非常复杂,内奸太可恨了,陈赓和廖承志先后莫名其妙被捕,说明当时斗争环境有多险恶,革命胜利真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有个好妈妈和强大的人脉圈太重要了,何香凝如果不是国民党元老的遗孀,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这件事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历史有时真的充满偶然性。” 您认为在当年那种极端危险的环境下,除了廖承志这种“假叛变、真报信”的方式,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办法来传递情报、营救同志吗?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廖承志同志生平简介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