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0月2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2030年前会拿出比预期更多的钱,投入国防和航空航天研究,目标是建成全球第四大国防工业体系 他在公众面前豪言放话,宣称将在2030年前投入超预期资金,倾尽全力推进国防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其终极目标是助力韩国跻身全球第四大国防工业体系之列。 而他们选定的突破口就是自主研发,国防专用半导体这类关键技术、零部件和材料被列为重点攻关对象,摆明了是想把技术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依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权威统计,截至2023年,韩国军火销售额于全球排名仅居第十位。现在距离 2030 年只剩不到六年时间,要从第十跃升至第四,这个跨度堪称 “大跃进”。 不可否认,近几年韩国军火出口确实迎来了高光时刻。K9 榴弹炮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全球多个国家的招标中脱颖而出,成为多个国家陆军的主力装备;也正是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给了李在明推进自主国防的底气,但光鲜数据背后的短板,其实早已暴露无遗。 韩国正在全力研发的 KF-21 战斗机,被视为跻身防务强国的核心装备之一,可这款战机的关键部件依赖度高得惊人。 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雷达系统由欧洲企业提供,算下来自主生产的部件仅占 40%,60% 都要靠美欧供应。 这就意味着,一旦国际局势变动或供应方断供,KF-21 的量产计划随时可能搁浅。李在明着重提及的国防专用半导体,对韩国而言,当下国产化比例尚不足 20%,核心技术多把控在美日企业。要达成自主可控,绝非短期内砸钱便可化解之难题。 稀土作为制造精密武器的关键材料,韩国的依赖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该国稀土进口对中国依赖程度极高,超 90% 的稀土均从中国进口,凸显其在稀土供应上对中国市场的高度倚赖。 这一数据凸显了中韩在稀土贸易领域的紧密关联,也反映出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的重要地位。如今中国加强了稀土出口管制,韩国紧急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稀土矿。 但矿山建设、开采加工到形成稳定供应,至少需要 5-8 年时间,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的供应。一旦稀土供应出现波动,韩国的武器生产线可能直接陷入停滞。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韩国军售排名的 “第四” 争议,其实一直存在。有机构统计 2024 年单年出口额时,将韩国排到了第四位,但 SIPRI 采用的是五年累计数据统计方式,并未单独公布 2024 年的排名。这两种统计标准的差异,让这个 “第四” 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更像是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 韩国的算盘其实很清晰,想通过发展军工带动高端制造业升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现实情况残酷而真切,美国向来将自身利益奉为主。 在军火生意这一关键领域,它怎会容忍韩国虎口夺食,坐视其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呢?2024年,美国公然对韩国施压,强令其削减与沙特的导弹技术合作。 此举背后,实则是美国担忧韩国在中东市场分一杯羹,妄图独占利益,尽显霸权行径。在军工领域,美国对韩国一直保持着 “扶持与限制并存” 的策略,既想让韩国成为地区军事支点,又不允许其发展出能与之抗衡的实力,这种双重标准,注定了韩国的防务强国之路充满荆棘。 防务强国的地位,从来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支撑起来的。 韩国现在的状态,更像是在 “空中楼阁” 上搭建梦想,核心技术依赖他人,关键资源受制于人,外部还面临强国的压制。这样的国防工业体系,看似光鲜,实则脆弱不堪,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崩塌。 归根结底,一国安全保障,万不可对他国依赖。韩国想要实现防务自主,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喊出排名目标,而是沉下心来补短板、练内功,从基础研发到资源保障,一步步构建完整的自主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任何国家想要谋求更高的军事地位,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发展实力。希望韩国能看清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用真正的硬实力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才是防务发展的正道。 (主要信源:财经社——李在明宣称韩国要成为全球第四大防务强国)
[浮云]10月2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2030年前会拿出比预期更多的钱,投
洞察观史
2025-10-21 18:49:26
0
阅读:0